第43部分(第3/4 頁)
個大本營最初設在巴拉諾維奇,後來設在莫吉廖夫。所有領導過大本營的人(克倫斯基除外)這時都已故去。他們是:尼古拉耶維奇大公,皇帝尼古拉二世和將軍們——阿列克謝耶夫、布魯西洛夫、科爾尼洛夫、杜鶴寧斯大林想起這個反革命巢穴是如何按照列寧的命令由克雷連柯率領的一支革命隊伍佔領的,想起這個克雷連柯還成了蘇維埃共和國的最高統帥。
是的,原來在蘇維埃時期已經有過一個大本營的首腦而現在鐵木辛哥和朱可夫卻在自己的草案中建議他擔任大本營的首腦。不,讓鐵木辛哥幹吧
我們知道,起初,大本營由鐵木辛哥主持,但從1941年7月10日起,大本營由斯大林領導,而從8月8日起,他就成了最高統帥。巴拉諾維奇和莫吉廖夫早已被德國人佔領,因此斯大林可能有一個非常幽默的想法,就是大本營甚至最好不要設在莫斯科近郊。戰爭前夕,鐵木辛哥和朱可夫曾經向斯大林提出關於建立一兩個擁有專門裝備的指揮全國武裝力量的據點的問題,但是這個建議沒有被斯大林採納。1941年5月又向(不知是第二次還是第三次)斯大林提出了組建統帥部大本營的方案。方案中建議在大本營領導下進行專門訓練,把國家轉入軍事狀態。斯大林原則上同意在戰爭發生時需要有這樣一個最高軍事領導機關,但是當時沒有作出具體的決定。誰也沒有敢於再向斯大林提出這類建議。尤其是大家知道,他只在兩個地方居住:在克里姆林宮和近郊別墅。遠處的別墅,謝苗諾夫宮,在戰前他幾乎沒有去過,而1941年9月,他已下令將謝苗諾夫宮改作安置傷兵的醫院。因此,最高統帥部大本營總是設在克里姆林宮內的斯大林辦公室、他的近郊別墅、基洛夫大街的大廈或者總參謀部的辦公樓裡。斯大林就是從這些地方指揮戰爭的。
關於大本營的工作,我認為,朱可夫在他的《回憶與思考》中比誰寫得都好。在華西列夫斯基的《我一生的事業》這本書中也有不少有趣的東西。什捷緬科回憶錄中的一些敘述也值得注意。我不打算描寫大本營的工作,我只想涉及能夠說明最高統帥作為大本營主席活動的某些方面。斯大林領導著國防委員會、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手中集中了無限的權力。須知,他還是黨中央的最有權力的書記、人民委員會的主席、國防人民委員黨和國家的一切想象得到的最高職位都由一個人佔據著。我已經說過,在那個嚴峻的時期,這種權力集中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在客觀上是必要的。但是漸漸地,這種權力的史無前例的集中的消極方面也愈來愈充分地暴露了出來。黨中央、人民委員會、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的任何一項決定,沒有斯大林本人的同意就難以透過。我不認為,國家機構和社會組織積極開展工作會妨礙解決總的任務。恰恰相反,如果回想一下內戰時期工農國防委員會的工作經驗,我們就會看到,它並沒有代替黨和國家的機關,而是在依靠它們進行工作。
再說一遍:斯大林在不同時期每天召集會議,有時每晝夜要召集好幾次會議,並不是會議的每個參加者都能明確斷定是哪個機關在開會。這可能是有軍人參加的政治局會議,也可能不只是國防委員參加的國防委員會的會議,還可能是有某些政治局委員參加的大本營的會議。有時斯大林自己在討論過程中才加以明確化:
“作為國防委員會的決定簽發。”
“起草一份大本營的指示。”
有時馬林科夫還把討論的總結作為政治局的決定記錄在案。實際上斯大林的每一句話都是最後的、具有決定意義的決定,而不管會議的決定是怎樣寫的。似乎斯大林對某個人形式上屬某個領導機關並不大重視。對他來說,這並沒有原則意義。但是這給執行者卻造成了困難,他們必須“匆忙”判定,這是最高統帥的指示,還是國防委員會主席的、人民委員會主席的、黨中央書記的、國防人民委員的指示,以便把相應的指示交給相應的部門辦理。通常不作任何記錄或速記記錄。例如,大本營的檔案庫裡有成千上萬份各種檔案——報告、證件、指示、命令、指令,但是證明大本營討論了某些戰略問題的材料實際上卻沒有。斯大林,特別是當他從戰爭頭幾個月受到的震動中覺醒過來並振作起來之後,常常邀請大本營的兩三個委員同他一起決定作戰問題。從一開始,總參謀部這個大本營的主要工作機關的領導人就養成一種習慣,他們到斯大林那裡必須帶上準備好的建議、結論、評價。這有助於最高統帥扮演最高仲裁者、公斷人、決策者的角色。
大本營的成員們知道,在國防委員會中每一個人都負責一定的部門如彈藥、糧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