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3/4 頁)
小玲又問:“今天你想媽媽嗎?她扔下你走了,你不恨她嗎?”許寧說:“我怎麼會恨她呢!都是我不好,讓你媽媽傷透了心。現在我真希望她能當面打我、罵我一頓,解解她的心中之氣。”小玲眨眨眼,笑著說:“那好,現在我就領你去見她,好不好?”許寧以為小玲和他開玩笑,說:“天都快黑了,上哪裡見她?”小玲拉起許寧的手,說:“你跟我走就是。”
他們招了輛計程車,又回到原先的城市。計程車停在一個居民小區的樓房前,許寧一看,哎,這不是以前自己住過的地方嗎?小玲把他帶到他們家從前住的那套大房子門口,許寧強壓著“咚咚”心跳,問:“小玲,難道你又把它買回來了?”小玲笑而不答,掏出鑰匙開啟房門,把許寧拉了進去。
許寧一進門,迎面撲過來一個五六歲的小女孩,喊著“爸爸,爸爸”,一頭扎進了他的懷裡,許寧一愣,問:“你是誰呀?”小女孩說:“你是我爸爸,我當然是小玲呀!”許寧頭一下暈了,怎麼不大工夫又冒出個“小玲”來?他定睛一看,眼前的女孩的確是女兒小玲!他又問:“那剛才領我進來的又是誰?”女孩說:“是我媽媽!”許寧吃驚得張大了嘴巴。
這時從裡間出來一個年輕女人,說:“怎麼,連孩子的話都不相信了?傻樣!我喊了你半年多‘爸爸’,真是虧大了。”許寧瞅了瞅,發現她一頭的白髮現在又黑了,臉上的皺紋也不見了,頓時恍然大悟,嚷道:“你、你、原來你是化裝的!”頓了頓,他又嘆息著說:“唉,以前都是我不好”說著,他像又想起什麼,問:“爸、媽他們呢?”鍾芸笑著朝他身後指了指,許寧一轉身,兩位老人正笑眯眯地看著他
傳聞逸事·亂世知交
作者: 劉本夫
折笏之交
明朝崇禎年間,朝廷有兩個大臣很要好,他們一個是鴻臚寺少卿董令矩,一個是翰林院編修宋千敏。
這天大清早,董令矩、宋千敏正與其他大臣一起在待漏房等待上朝,董令矩忽然發現,因出來時匆忙,自己將笏板忘在家裡。這件事可非同小可,笏板是大臣上朝的必備之物,空著手去見皇帝,就犯了對皇上的輕慢之罪,弄不好就是殺身之禍。董令矩立時急得團團轉,宋千敏見他大冷天頭上直冒汗,急忙將他拉到一邊問是咋回事?一聽是笏板忘在家裡,也替他急。這笏板一人一個,上朝時人人不能少,誰光著手,特別顯眼,一眼就能瞧見。如何是好?就在這時,金殿上響起三聲靜鞭,催促群臣趕緊上朝。這三聲靜鞭如同三聲炸雷,震得他們兩個人身子都木了。宋千敏不管三七二十一,“叭”的一聲,把自己帶的笏板使勁兒一折,分成了兩段,留下一段,另一段遞給了董令矩。董令矩見狀嚇了一大跳,戰戰兢兢地說:“你這可是欺君之罪,給別人知道了如何得了!”宋千敏說:“火燒眉毛,顧不得了。”就這樣,兩人各拿著半截笏板,混在大臣裡面上朝去了。
因有官衣的寬袍大袖掩著,這件事竟然讓他們兩個人敷衍了過去。
一晃又過了幾年,董令矩告老還鄉,回到了老家江蘇豐縣。他走後不久,宋千敏也奉命到淮安府宿遷縣任知縣,轉眼滿了三年任期,宋千敏乘船沿京杭大運河進京繳旨,船剛到微山湖,就傳來訊息,李自成攻陷了北京,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而死,而宋千敏的老家也被闖王的大順軍佔了,他是明朝大臣,無論是去北京還是回老家都無異於飛蛾撲火。宋千敏這下進不得,退不得,滯留在微山湖邊的南陽鎮。
宋千敏把身上的銀兩分發給了下人,讓他們各自尋求去處。自己只留下很少一些,準備在鎮上買些生活必備之物,再沿運河轉頭向下,隨便找個僻靜的村落住下去。
老友重逢
安排停當後,他下了船,往鎮上走去,不多時,他看到路邊一個小販在賣鮮桃,口音與董令矩十分相像,便問小販是哪裡人,這小販果然說是豐縣人,宋千敏又問道:“豐縣有個叫董令矩的人,你聽說過嗎?”小販說:“那是俺大爺爺。”宋千敏說:“你回去後,請幫我向他帶個好,就說老朋友宋千敏路過此地,因趕路程,就不去府上與他一起喝酒了。”這個小販一聽是宋千敏,倒地便拜。
這小販見宋千敏不肯去見大爺爺,神態上又頗有些落魄,桃子也不賣了,一口氣趕了幾十裡地,急急忙忙回家向大爺爺報信。董令矩聽了侄孫帶回的訊息,精神大振,高聲吆喝家人準備車馬,自己要親自去微山湖南陽鎮接宋千敏。他這一吆喝,家裡人都急了,董令矩已年近七旬,加上天色已晚,如何吃得消幾十裡地的往返奔波?再說宋千敏自己說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