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部分(第1/4 頁)
團長雖然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但在抗大學習時曾接受過基本的科普教育,所以對於氧氣的概念還是知道的,連忙制止了那些小夥子的衝動,等了足足幾分鐘之後。才在試驗人員點頭後讓人小心翼翼地下到地道檢視,而那個戴眼鏡的小夥子即使在下了地道之後也反覆提醒幾個戰士不要走得太快,畢竟地道內通風不暢,遠處的二氧化碳濃度還沒這麼快降下來。。。。。。
“全成碎片了。。。。。。”,若非幾個戰士都是親歷過屍山血海的老兵,見到如此血腥的一幕只怕都要當場嘔吐不止,倒是那個年輕的試驗人員表現得非常淡定,令大家有些驚奇,但看到他臉上不經意間流露出的哀慼之sè,大家都沒敢多問。他們卻不知道,為了研究這種新式武器,前後有十幾名軍工技術人員光榮犧牲,其中好幾位因為距離較近,當場就被炸成了碎片,場景與現在大家看到的如出一轍。。。。。。
大家默默地又走了一段路後,終於看到了完整的鬼子屍體,這些人身上並沒有太大的傷損,但個個口鼻流血,不少人的眼珠也爆掉了,死狀更為猙獰,“這些人距離較遠,所以沒被直接炸死,而是死於爆燃產生的高壓,他們的內臟、尤其是肺葉,應該都已經碎掉了。。。。。。”
“好了,暫時先停下。再往前就可能碰到活著的鬼子了。。。。。。”,試驗人員出聲停下了隊伍,因為他看到了幾個至死還抓緊自己喉嚨的鬼子屍體,知道這些人死於雲爆彈的第三重殺傷效應——負氧窒息。在封閉或半封閉的工事裡,這個效應的殺傷力可以說是最大的,但具體能有多遠,由於測試的次數還不夠多,即使他這位技術人員現在也很難準確說出來,為了預防萬一,他們先退回剛才路上發現的一個出口上去叫了點幫手,這才大膽地繼續前進,將最後這部分重要資料統計完全。
那位試驗人員只是對單兵雲爆彈的威力符合設計要求感到滿意,而那些第一次看到這種新型彈藥威力的十五軍指戰員則無不驚喜交加,一枚幾公斤重的彈頭就能肅清一百多米長的地道內的全部敵人,這效能實在是太大了。除了匪夷所思的威力之外,尤其令他們驚喜的是,雲爆彈的殺傷力似乎完全不受地道拐彎影響,同時除了較近距離內被直接炸死的敵人,其他鬼子身上的武器彈藥都基本完整地儲存了下來,這無疑令一直為鬼子毀壞武器彈藥而犯愁的抗rì官兵大為驚喜。。。。。。
但他們的團長卻考慮得更加長遠,“如果鬼子也有了這種武器,拿來對付我們的地道,那該怎麼辦呢?”
大家頓時面sè凝重起來,但那位試驗人員聞言卻不禁笑道,“你們放心,就算鬼子繳獲到完整的樣品,以他們的工業基礎和科技實力,十年內也別想造得出來。想要仿製咱們的雲爆彈,他們必須搞清楚我們這種爆燃劑的確切分子結構才行,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未完待續。。)
s
第二百四十一章 各施妙手
事實上,別說是rì本,就算是後來的美國也一樣沒轍。更有甚者,本來以美國的科技底子,如果從第一代雲爆彈循序漸進地搞起,也用不了太長時間,但美國卻被超時代的第三代雲爆彈誤導了研究方向,結果雲爆彈的研究進度居然比歷史上還要慢得多,不過這就是後話了。。。。。。
話說回來,那個團長的擔憂並非全無道理,但胡衛東這些年裡早已經想出了對策,野戰中滿足“三防”條件的全裝甲部隊可以將雲爆彈的殺傷力降到最低,而地道等工事內,則只能靠多道封閉閘門來遮蔽衝擊波與負氧效應(也可以將地道網改為彼此**的短地道,但那樣一來地道戰的威力就大打折扣了,未必就一定划算。)。這兩個辦法都需要強大的國力作為基礎,但是等到列強大量裝備雲爆彈的時候,中國核武器應該都已經搞出來了?再說,“決定戰爭勝負的是人,而不是一兩件新式武器。”,胡衛東現在想不出廉價而又高效的好辦法,未必將來中國幾億軍民之中就沒人想得到。而且即便真的沒有好辦法,那敵人不也一樣對咱們的雲爆彈沒轍嗎?須知照目前中國的發展勢頭,工業實力比歷史上提早二十年乃至三四十年擠進世界前三都不是不可能的,何況自己有厲害武器,怎麼也比沒有要好?
由於時間有限,鬼子在濟南城內挖掘的地道本就不算很長,縱然十五軍這次帶來進行實戰測試的單兵雲爆彈數量不是很多。/也足以肅清埋伏在地道里打黑槍的鬼子。而且雲爆彈對於目前世上任何一種工事都有奇效,因此之前十五軍將士費勁力氣才能拿下的鬼子陣地現在簡直是兵不血刃地接連拿下,而原來還能頑抗的鬼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