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2/4 頁)
決,鎢等稀有金屬紅十五軍這幾個月裡已經搜刮到一些,即便合金鋼產量增加後不夠用,也可以用飛機從江西連續轉場運過來,反正用量不多,而北方基本不產的金屬銻也容易解決,除了紅十五軍之前的收集,貴州軍閥曾經大量發行銻質硬幣,派人費點工夫大量購進就行了。與之相比,反而是普通的鋼材更加麻煩,因為需要量大得多,單單靠搶是根本滿足不了的,白區的地下組織也不太可能外運這麼多進來。
有鑑於此,胡衛東又考慮到豫西正好有儲量不低的鐵礦(後世探明儲量1億多噸,而且品位在國內算是富鐵礦。),便決定在蘇區大建鋼鐵廠,儘管因為地下空間畢竟不能與地上相比,這些鋼鐵廠都不可能造得太大,但因為採用了超越時代的煉焦與高爐煤氣的迴圈利用技術與氧氣頂吹轉爐鍊鋼法,實現了煉焦——鍊鐵——鍊鋼的一條龍工藝流程,生產效率成倍增加,到了37年豫西蘇區的鋼產量已經超過了5萬噸,佔中國關內鋼材總產量的一半以上。但由於蘇區缺乏以深冷法大量生產氧氣的工業製氧機,很多時候不得不以高壓空氣代替氧氣,嚴重影響了鋼材的質量,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電力的重要xìng不在鋼鐵之下,但想要大幅度增加發電量,難度甚至更大,因為國內根本不產發電機,外國賣到中國的發電機也大都是功率很小的型號,而且民國時期的河南省工業極其落後,估計河南其他地區的發電量加起來都比不上鞏縣兵工廠,就算出去搶也搶不到多少發電機,所以同樣只能出國購買。但一直被迫跟著紅十五軍一路奔波的國立浙江大學電機系主任王國松得知胡衛東要建發電廠,頓時兩眼放光,當場表態說只要胡衛東能夠提供銅線、磁鐵等必須的材料,他和他的學生就能製造出可用的發電機來,胡衛東當即欣然應允。但一個月後看到那臺裝機容量不到50千瓦的“發電機”,胡衛東不禁一陣無語,但他也知道這並不是王國松無能,而實在是裝置材料極其匱乏,同時嚴重缺乏這方面的技術工人所致,看來還是引進-山寨-自研的路子更加可行一點。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王國松採用的永磁式發電機令胡衛東突然想起了後世的稀土永磁材料,尤其是“永磁之王”釹鐵硼磁xìng材料,如果這種超時代的永磁材料用到發電機上,那麼即使是功率很難做大的永磁式發電機也可以突破3000千瓦,這時永磁式發電機體積小、成本低、生產迅速的優點就凸顯了出來,可以大大加快中國的電氣化程序,但想想現在的中國連稀土礦都沒人開發,胡衛東覺得此事還是暫緩吧,“從無到有建立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另外,油化工、煤化工等工業部門胡衛東其實也很想搞起來,但想想現在的條件,他還是無奈地暫時擱置了,轉而利用當地資源,發展起了磷肥、鉀肥等大大有益於民生的民用工業,至於軍工,先將槍炮彈藥的生產實現完全國產化再說吧。
早在佔領鞏縣兵工廠的第一天,胡衛東就發現該廠的產品結構很不合理,不說別的,光是月產40000多發山炮、野炮等各式榴彈炮所用的鋼炮彈(迫擊炮彈的彈殼為鑄鐵),就需要佔用多少人工、消耗多少金屬和炸藥?而鞏縣兵工廠卻偏偏又不能生產發shè這些炮彈的身管火炮(75mm、105mm和150mm三個口徑。),這不是浪費嗎?
當然,老蔣如此安排,或許是出於全國一盤棋的考慮,但一旦對rì開戰,散佈在全國各地的多個兵工廠各自負責一部分產品的生產模式就會暴露出巨大的弊端,哪怕只有一個被rì本人佔據或是摧毀,都會令武器彈藥的供應出現巨大缺口,而且短時間內無法找到替代者(所以老蔣開戰前後將兵工廠都集中到chóng qìng去了,但運輸的費用與路上的損失卻著實不是一個小數目,比如廣西的那個就毀掉了一半。)。而對只有這一個兵工廠的紅八軍團來說,這種產品結構就更cāo蛋了,就拿105mm榴彈來說,紅八軍團現在一門105mm大炮都沒有,每月生產14000發炮彈的產能根本就沒有任何用處。。。。。。
此外,鞏縣兵工廠的很多產品本身也存在問題,比如胡衛東居然在“新廠”的生產計劃裡看到了光氣等幾種毒氣的名字。好吧,就當老蔣是未雨綢繆,這些毒氣是準備用來對付rì軍而不是同胞的,但這些一戰時期的毒氣對於裝備有防毒面具的rì軍來說,又能有多大作用呢?再說,以**的裝備水平和彈藥供給,與其浪費產能來生產毒氣,還真不如全力生產常規的槍支彈藥。。。。。。
第六十二章 結構調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