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第3/4 頁)
美元的各種物資交換青黴素的最新菌株、實驗資料和全套生產技術,同時以現金向赤sè黨購買金屬鎢。
雖然賣價與心理預期相比低了點,但德國的很多jīng密機械與實驗儀器花錢也很難買到,所以綜合來看並沒有虧。當然。30000噸模鍛式水壓機等德國獨有、而又對軍工製造能力有著直接影響的戰略xìng核心技術德國人是堅決不肯轉讓的,但世界一流的煤化工、化肥、光學玻璃、鐘錶製造(連一級的幹部終於可以人手一塊表了,這對提高各部隊的作戰協同能力將有很大幫助。)、電機、醫藥等諸多門類的先進裝置德國人都拿了出來,表現出了很大的誠意,特別是其中的3000噸zì yóu式水壓機、8000噸模鍛式水壓機、大型拉床、鑽床、熱處理裝置等各種製造大炮必需的重型裝置更是令胡衛東頗感驚喜,只要這些好東西能夠平安運到蘇區,胡衛東絕對有信心將身管自緊與電渣重熔技術也搞出來,那時理論上鞏縣兵工廠就可以造出203mm口徑以內的任何一種大炮(水壓機的壓力小了些,但胡衛東這個穿越者帶來了更加先進的鍛壓工藝,使得水壓機的鍛壓能力提高了五成以上。也就是說,3000噸的水壓機差不多可以當成5000噸的來用。),當然,暫時還只能是理論上,畢竟就算裝置可以安全運到根據地,工人要想熟練cāo作,也需要一段時間的學習和實踐。
不過,德國人自然也知道這些裝置運到中國後必然會引起rì本的強烈不滿,因此他們將這些過於顯眼的大型裝置都拆了開來,以“廢鐵”的名義運往中國。如果中國人不能將它們重新組裝起來,那就只能怪他們自己沒本事了。。。。。。
胡衛東回國後才知道德國佬玩出了這些花樣,卻又不能不要,從歐洲運到中國,路途十分遙遠。重運一趟的話,等下次運到中國的時候。只怕rì軍已經全面入侵,那時即使真是些廢鐵,恐怕也很難運進根據地了。
不過胡衛東自己也不是什麼善茬兒,他顧慮到希特勒這人素來毫無信用,提出德國必需先付一半的定金,還擺出古代藺相如的那套理由說“世人都知道,德國強,中國弱,只要德國不騙中國,中國又哪兒敢騙德國呢?”,希特勒急於得到青黴素和鎢,在交涉將定金的數額壓到一千五百萬美元之後,最終接受了這個要求,德國人後來將那些裝置拆成零件運到中國,也算是一次小小的報復吧?
值得一提的是,胡衛東還引進了一條德國原裝二十響的生產線,由於二十響在大兵團作戰中十分雞肋,所以老蔣也難得地放了行。但就連德國人也不知道,這種對於赤sè黨的敵後武工隊來說卻是再合適不過的犀利武器,而且藉由這條生產線的仿製、以及山寨和原版的比較,中國的工業建設者們對於產品質量管理有了更深的認識,整體工藝水平也因此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李四光是個閒不下來的人,跟著胡衛東出國期間雖然遊歷各國長了一些見識,但因為很少有機會到山野中去的緣故,對他的專業幫助有限,因此早在胡衛東前往歐洲之前,李四光就表示自己想回國了,可是胡衛東帶他出來是早有考慮,又怎麼可能讓他現在就離開?於是胡衛東很快就給李四光找到了一份工作。。。。。。
“在德國找石油?”,李四光聞言不禁一愣。
“是啊,德國同樣是陸相地形而一直被認為沒有多少石油儲量,但有些地區是符合你說的成油條件的,而且我以前就去過德國,知道有些地方存在著儲油地質結構,雖然有機質蓄積量不能與咱們的東北華北比,但應該還是有些石油儲藏的。最關鍵的是,這兒是歐洲,哪怕找到一箇中型油田,影響都會比在中國找到了大油田更大,到時候你的地質力學理論就有可能被世界地質學界所接受了。”,胡衛東笑著慫恿道。(未完待續。。)
p
第一百五十八章 找 油
穿越前胡衛東曾經因為好奇瞭解過歐洲石油儲量,結果驚訝地發現德國曆史上居然足足採出了2億多噸原油(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開始直到二十一世紀初,每一年的產量都不少於一百萬噸,多的時候更有好幾百萬噸。),加上還未開採出來的石油儲量,那就更多了,雖然這個數字與那些產油大國不能相比,但如果按單位土地面積來算,德國曆史上探出的石油儲量居然比中國還多一些,胡衛東後來還查了不少別的相關資料,對歷史上德國主要的產油區也知之甚詳,現在正好能夠用上。
目前德國尚未找到的可採石油儲量至少有2億噸,其中哪怕只有一半可以開採出來,也能增加幾百萬噸原油的年產量,這雖然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