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部分(第1/4 頁)
炸了大城市,但因損失過大而放棄了。之後一直以轟炸英國的工業區為主。)不同,這次空襲期間德國人竟然選擇了英國的水庫大壩作為轟炸的重點。這個時候英國本土大約有2600多座水庫,其中80%以上的水庫用於攔河蓄水,而這些水庫當中的絕大部分又都集中在不列顛島,雖然因為英國早就完成工業化的緣故,這些水壩基本都是堅固的鋼筋混凝土築成,而且由於垂直方向上的厚度極大,因此再大的炸彈也很難對其造成實質性的破壞,特別是那些較大的水壩,而且因為水壩頂部相對較窄。命中的難度也大。因此最好的辦法是直接攻擊水壩的正面。
以常理來說,使用航空魚雷無疑是最佳的選擇,即便常規大小的炸不動,也可以特製出大號的由重型轟炸機投射。但英國人雖然沒有想到德國人真的會如此喪心病狂。卻也預先作了一定的防範。在那些較大的水壩上游都佈置了不止一道攔截網。以防止德國人完全不顧人道主義,透過攻擊英國的水壩來製造人為的洪災。
這樣一來,如果魚雷順流而下衝向大壩。就會撞上攔截網而提前引爆或者被兜在網內;而若是從下游逆流而上,則更不可能威脅到水壩主體,水庫洩下的水流衝擊力何其巨大,就算不能將魚雷給沖走,也會令其提前引爆。
至於那些小型的水壩,由於水庫蓄水深度有限,航空魚雷投下去直接就沉底而被引爆了,更加沒法奏效,畢竟魚雷這種武器設計上是在海里使用的,而海里再淺的交戰水域,水深也遠非陸地上的那些小水庫可比,畢竟英國只是一個小小的島國,就連最著名的泰晤士河,放到大陸上也什麼都算不上,可以想象英國的小河該小到什麼地步。。。。。。
因此德國人只有使用航空炸彈才能威脅到英國本土的那些水壩,但航空炸彈可不是炮彈,從上向下墜落容易,讓其平飛可就難了,為此德國人讓雙髮型轟…1掛載了特製的5噸級“跳躍炸彈”。這種炸彈在水壩上游釋放,投放前先在炸彈架上賦予它500轉/分的自轉速度,炸彈投下後會像小孩玩石頭“打水漂”一樣,在水面上多次跳躍前進,可以在水面跳過攔截網,而在接觸水壩時,炸彈利用自身的旋轉,向水壩水線下深入,在水線下炸出大洞。拱形水壩一旦在支撐點上被炸燬,強大的水壓將使水壩立即決口乃至潰壩。聽起來似乎很複雜,但由於德國轟炸機飛行員們精湛的技術,命中率超過30%並不是什麼難事。。。。。。
轟…1即使是雙髮型,機動性也至少比一般的水平轟炸機強得多,但是掛上重達5噸的大炸彈後,還是不可避免地笨拙了許多,如果英軍出動戰鬥機進行攔截,損失肯定難以避免,但是在德國空軍持續不斷的打擊下,昔日世界前三的英國皇家空軍早已虛弱不堪,根本無力與德國空軍派出的護航戰鬥機編隊抗衡,因此水壩防空的重任只能落到英國的地面防空部隊身上。。。。。。
然而,由於德軍轟炸機的投彈位置較高,轟…1的堅固又早讓英國人記憶深刻,只有射程遠、威力大的大口徑高射炮才有較好的效果,可即使有了近炸引信和炮瞄雷達,高射炮要想在與機群的對抗中佔到上風也必須有足夠的數量作為基礎,四五十門都很勉強、往往要上百門才能基本保證水壩無憂。
但這樣一來就出現了一個大問題,德國空軍的轟炸機可以在不列顛島的2000多個水壩裡任意選擇目標發起攻擊,而英國無論如何也沒法拿出20000門大口徑高射炮來,何況那些核心工業區、造船廠等重要區域也同樣少不了大口徑高射炮的保護,因此實際上能夠調出來保衛水壩的防空部隊就更少了。。。。。。
結果可以想象得到,在德軍轟炸機完全不顧人道主義的野蠻攻擊下,英國數以千計的水壩在不到十天內先後決口、其中相當一部分潰壩,再加上2月份又是英國河流水位最高的月份,結果很自然地導致英國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洪水氾濫成災,不列顛島上大片土地成為水鄉澤國,而且由於水往低處流的緣故,地勢較低的平原地區損失最為嚴重,而平原地區不是糧食產區就是城市工業區,都是英國本土最精華的地帶。
更要命的是,英國由於是氣候溫和的海洋性氣候,所以幾乎從來都遇不到像樣的洪災,抗洪的經驗遠不能與中國相比,使得洪災造成的損失更為驚人。。。。。。(未完待續。。)
第六百六十一章 人道災難(下)
ps: 感謝書友“wuwenwang”投出的月票,繼續求推薦票^_^
此外,雖然由於北大西洋暖流的緣故,英國的冬天遠比中國同緯度的地區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