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第2/4 頁)
董庫他們走後,趙將軍在距離齊齊哈爾十幾公里的地方,將三十門75的山炮和野炮,還有105大口徑的火炮支上了。測算手根據教官教的,計算著一個個資料,在地圖上將遠處的座標轉化成為自己火炮所在的座標,並標註在地圖上。炮手一個個不停的按著口令設定這諸元,裝彈手不停的忙碌裝彈。
如此枯燥的訓讓這些抗聯戰士很不理解,計算還可以,畫圖的也需要,著裝彈手幹嘛一遍遍的將拆掉了引信的炮彈不停的裝呢?
當他們訓練有鬆懈的人時候,飛虎隊的隊員看出了他們的懈怠,遂下令立正,他們親自上去演示了一遍。
“我艹!他們怎麼這麼快!!”
所有在場的抗聯戰士都傻眼了。看那一個個標準的動作,快速調動炮口,計算時間,整個動作完成後,比他們快了三分之一不止。
趙將軍看著差距直搖頭。他叫過炮兵團長說道:“五天時間,如果做不到教官說的合格,你就下去進運輸隊吧。”
“是!保證完成任務!”
炮兵團長也看出了差距,他知道,這樣的素質差距不是一天兩天能夠追上的,但合格還是可以做到的。
按下炮兵團長下達了更加殘酷的懲罰命令不提,趙將軍在訓練聲中仔細的看著董庫給他畫的圖。
這是一幅炮兵陣地的圖,上面標註了一門門火炮的位置,錯落有致,做預案距離要有三四公里開外,每一處的陣地只有三門炮。
這麼散亂的火炮陣地這麼能起到覆蓋的作用呢?
他越看越迷糊。怎麼也沒琢摩明白董庫畫的這個炮兵陣地圖能夠有效摧毀日軍靠近的火炮陣地和防線。
他雖然在蘇俄學過火炮,可跟這種構築陣地的方式也根本就不是一個路子,那都是集中,小陣地十門八門,打陣地三五十門,這樣才能達到覆蓋的效果。
還有,他聽教官講解計算炮彈飛行時間,和距離之間炮彈先後落差的計算方式,他也聽不明白。
他那裡知道這實際上就是因為沒有合適的隱蔽場所,後世常用的一種蜂群炮陣的設計。
這種設計實則就是為了讓避免火炮集中,再被敵人壓制或者摧毀。這樣散亂著,用效力射來覆蓋轟擊,幾十門炮的威力相當大不說,對方還很難鎖定火炮的具體位置。
一炮兩炮的單獨轟擊一點,威脅很小,集中火力覆蓋,就算敲掉兩三門炮,也不影響和反擊。
訓練一直持續到下午,董庫也將楊將軍送到了王爺廟附近,
他送楊將軍其實並不單單是送人,而是想著看看日軍整體的佈防情況。這幾天他始終覺得很奇怪,日軍沒動靜也就罷了,電文裡就沒有部隊和物資調運的資訊,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作為軍人,他非常清楚,戰鬥一旦停歇,那要麼是分出了輸贏,要麼就是醞釀更大的攻勢。
這兩點不用說只會是後面的的結果,日軍在醞釀,醞釀更大的攻勢。
其實董庫猜測的沒錯,日軍換了密碼之後一直沒有使用,等待的就是在發動攻擊之前,再使用新密碼,避免敵人提前發覺,而且舊密碼也可以起到迷惑敵人的作用。
哈爾濱那裡不能攻擊,並不代表齊齊哈爾也停止。日軍在防守哈爾濱方向的同時,將源源不斷的物資和兵力都想齊齊哈爾方向集結。
這也是為什麼董庫沒有讓楊將軍的隊伍順哈爾濱走山區,直接進入長白山,而是選擇從敵佔區穿插回長白山的原因了,他順便要看看日軍在齊齊哈爾的防禦情況,也好在未來三個月裡能夠讓趙將軍頂住攻擊,否則,哈爾濱就算建的跟鐵桶一樣,也架不住多線包圍。
第214章摸營
安全抵達王爺廟,董庫的近衛留下了三個跟著飛虎隊,以保證能夠最大限度的讓運送隊伍將金銀送到甘肅。
跟楊將軍分手,董庫帶著剩餘十個近衛和水玲瓏三人向齊齊哈爾日軍陣地的方向摸去,在天黑的時候,看到了遠處星星點點的燈光和火光。
一共十四個人,三臺步話機,董庫將人分成了三組,他帶著水玲瓏和三個近衛直奔燈光中心的位置摸去。
其他兩組一左一右,相隔三里左右向日軍的陣營摸去。
這些人裡,近衛自然不必說了,那是比飛虎隊的隊員訓練強度還大,經歷的磨練也到位,這種潛行自然是小菜一碟。
水玲瓏也問題不大,畢竟是江湖兒女,爬高竄低本就是強項,加上訓練不比近衛差,這種行動也不在話下。
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