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部分(第1/4 頁)
失去了掩體擋住子彈,他們在射程超過兩千米的重機槍面前,也無力衝鋒。火力太密集。
江面的補給也在對面的密集轟擊中徹底被掐斷,冰面上到處的殘肢斷臂,到處的炮彈和散落的子彈、物資,一個個半米多深的大坑將冰面徹底破壞,讓他們的反坦克炮除了拆卸,再沒可能運到對岸。
‘別列涅夫斯基’接到前線的不斷彙報,他知道,反坦克炮只能是那十幾門參與戰鬥了,其餘的在那些冰面的大坑面前,是沒可能運過去了。
“所有坦克全部開往江堤!!”
略一思考,他下達了此時最正確的命令。
隨著他的命令,剛剛趕到“依茲別斯克”的兩個裝甲團的坦克全部冒著濃煙,趕奔江岸,等待炮擊的結束,好越過江面。
山頂,先遣軍東陽忙碌著,在不斷的轉換陣地,清理遠處的馬克沁的同時,也在構築山炮陣地。
不過,為了避免對面的火炮將陣地摧毀,他們選擇了在山頂後側用雙城的辦法,將樹木伐斷,在兩三米高的樹樁上搭建平臺。用來安置這些火炮。這樣,雖然因仰角的關係,射程受到了限制,但他們只需要五千米以內的射程足夠。
虎頭的戰鬥在持續了不到一個小時後,暫時停住了。但炮擊依舊沒斷,只是俄軍不在進攻,準備更猛烈的炮火支援而已。
偵查營此時已經繞到了大戰的附近,一名先遣軍戰士透過望遠鏡清晰的看到了遠處俄軍在江岸上的不止,隨之,電文飛向了天空。
“他們用坦克當大炮用?”
邢遠接到電文愣了愣。他下令山頂的迫擊炮放棄轟擊江岸目標。按著剛接到的座標,炮轟坦克看看效果。
十幾分鍾後,移動到那個方向,靠近最邊緣的坦克那裡的迫擊炮就轟鳴了起來。
偵查員看著一團團在坦克後十幾米,二十幾米爆炸的火光,明碼呼叫。指明座標。
但,再次落下的炮彈沒有幾枚落到坦克上的,大多還是落在了坦克後面,要不就被江岸擋住了。
“嗎的!”
山頂的炮兵連長一把將棉帽子摔在了雪地上。
坦克所在的斜坡要不是迫擊炮落下的角度勉強可以夠到,其他的炮因為拋物線的關係,仰角的關係,根本就打不到坦克。可迫擊炮的口徑太小。又不具備穿甲的能力,對付蘇俄的坦克遠沒有射速快的75高炮有效果,別看口徑差不多。
很快,邢遠接到了彙報,他不用考慮也知道,運到山頂對付對方火炮的那三十門野炮和山炮已經沒用了,根本打不到坦克。他乾脆下令,讓所有炮放棄攻擊坦克,將前沿五百米外作為封鎖的要點,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用炮彈換大鼻子的生命。
他哪裡知道,這邊大口徑封鎖江面的炮擊剛剛結束,二三百輛坦克冒著濃煙就漫過了江堤,轟隆隆的直奔江岸而來。後面跟著無數的馬爬犁,在彈坑間來回穿梭。將炮彈和補給暈了過來。
大鼻子學乖了,為了避免再次遭到炮擊,他們運送物資的部隊只持續了五分鐘,剩餘的部隊按兵不動,帶著物資,在已經被炸廢的掩體附近等待命令,預備第二波運送。
蘇俄進攻猛烈的電文在這時也傳到了董庫那裡,他聽到對方居然用坦克利用江岸的斜坡做陣地,也感到頭疼。
這樣的地形大口徑的火炮很難直接擊中坦克,單靠衝擊波,對付二十幾噸的型坦克顯然不現實。
他皺著眉頭苦思了下,下令讓密山和雞西的新兵向大河鎮進發,預計總人數超過五萬。他知道,這樣一來,他只有被迫進入打消耗戰,解決不了坦克,只有讓蘇俄軍隊靠近要塞,進行絞殺。如此一來,士兵的戰損就損也肯定也少不了,畢竟敵人的槍不是燒火棍。
同時,一支三十人的飛虎隊員急速的趕奔大河鎮,攆上這兩支新兵的隊伍,到大河鎮將那裡所有的迫擊炮和擲彈筒集中到虎林,用於絞殺敵人。
這些他也必須儘快消耗,他的工業園區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產量,擲彈筒以後就是廢物,這時候不消耗掉,也是要增加處理的麻煩。
至於迫擊炮,也即將逝去作用,相信等哈爾濱的這些猶太科學家解決的洞裡助燃的問題,就可以生產真正的火箭炮了。到那時,肩扛式的火箭炮將取代擲彈筒和迫擊炮。
這些新兵暫時還無法投入戰場,但讓他們感到虎林,感受戰鬥的氛圍同時,充當給養運輸隊,這樣也算訓練之餘,減輕下給養運送的壓力。
在董庫安排要做好大戰準備,清空那些即將過時的彈藥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