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2/3 頁)
:“如果你有什麼遺願,有些什麼事要做,請你對我說吧!”
“陛下,我只有一個願望,等我死了以後,希望您能穿上我穿過的補丁長袍,騎上我那頭毛驢,到那些乞丐和窮人住的地方走一趟,這就是我的遺願。”阿凡提有氣無力地對國王說。
國王答應他的要求後走了。過了幾天阿凡提真的去世了。於是,國王按照阿凡提的遺願,穿上阿凡提打了補丁的長袍,騎上阿凡提的毛驢朝窮人和乞丐們住的地方走去。
那些窮人和乞丐們看見一個像阿凡提的人走來,高興地向他湧來,一面快樂地大聲嚷道:“我們的阿凡提回來了,他沒有死,他還活著!”
人們高興地喊著,跳著跑來。可是,當騎驢人走近的時候,他們發現不是阿凡提,有的痛哭,有的沮喪,非常失望地走開了,有人高聲喊道:“真主啊,我們的保護神阿凡提再也不會到我們中間來了!”說完,悲傷地哭了起來。
這時,國王才明白了人民真正的悲傷。
譯者後記
世界阿凡提笑話大全 七百多年來,納斯爾丁·阿凡提絕妙的笑話和他的智慧,在諸突厥民族中廣為傳頌。他那不朽的笑話和智慧,不公僅成為人們獲取歡樂的源泉,而且也成為人們思想與聰慧的源泉。人們透過納斯爾丁·阿凡提的笑話和智慧,透視著自己,解釋著自己,把自己與他聯絡在一起,融合在一起。
納斯爾丁·阿凡提究竟是真實的歷史人物,還是一個流傳於民間的虛構人物,眾說紛紜。但是,史學家們經過數百年來的研究與考證,他所生活的年代應該是十二到十三世紀,這一點是一致的。可是,他的“國籍”至今仍不十分明確,維吾爾族人說他十二世紀出生在中國新疆的喀什,烏茲別克人說他出生在烏茲別克的布哈拉,阿拉伯人說他出生在伊拉克的巴格達,土耳其人則說他出生在土耳其西南部的阿克謝海爾城,在那裡瞻仰了他的陵墓。他的墓碑上寫著:“納斯爾丁·霍加,土耳其人,生於一二零八年,卒於一二八四年。是伊斯蘭教學者,當過教師,做過清真寺主持公眾禮拜的領拜人。他是一個十分善於雄辯、善於講故事、善於講笑話的人。”
另外,土耳其著名作家和詩人拉米依(lamii)(出生年月不祥,卒於1531~1532年間),早在十六世紀就把納斯爾丁·阿凡提的笑話記錄下來,編輯成《趣聞》一書出版。從這一點上看,納斯爾丁·阿凡提是土耳其人的可能性較大。
納斯爾丁·阿凡提的本名,出於對他的敬重,土耳其人稱他為“納斯爾丁·霍加”(也有稱“霍加·納斯爾丁”的)。高加索、伊朗一帶稱他為“毛拉。納斯爾丁”。中國新疆,烏茲別克等地稱他為“納斯爾丁·阿凡提”。“毛拉”(Mawla)一詞是阿拉伯的音譯,原意為“保護者”,“主人”,是穆斯林對伊斯蘭教學者的尊稱。“霍加”(Hoja)和“阿凡提”(Apandi)都來源於突厥語,前者意為“老師”,“導師”,是對有知識,學識淵博人的尊稱。後者意為“先生”“老師”,一般也指有學識的人,是對男人的一般稱呼。在我國,廣大漢族讀者習慣稱他為“阿凡提”,其實,這是不準確不完整的。既然習慣了,我們在這本書裡也稱他為“阿凡提”,只好順其自然。
過去,在我國出版的有關阿凡提的書籍中稱阿凡提笑話為“阿凡提的故事”,這也是不夠準確的。因為,這種體裁在維吾爾語中稱作“萊提盤”(Latipa);在土耳其語中稱“拉提菲”(Lataif),其讀音有所差異,但其意為“笑話”、“奇談軼事”、“奇妙趣事”。“笑話”與“故事”之間是有所區別的,所以,在這裡予以糾正。
本書所載的這些納斯爾丁·阿凡提的笑話,主要是從維吾爾文、土耳其文、烏茲別克文、波斯文等原文直接翻譯過來的,所以,絕大部分是我國讀者鮮為人知的。由於,納斯爾丁·阿凡提的笑話原為口頭文學,故同一篇笑話,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說法,大同小異。例如:《一條腿的鵝》、《請狐皮襖吃》、《在清真寺講經》、《知道》、《飯香與錢響》、《鵝湯》、《貓哪兒去了》、等。因此,在翻譯過程中,則以其中的一篇為主,參照另外的幾篇進行了必要的修改和補充。
本書取名《世界阿凡提笑話大全》,其實不一定是大全,由於譯者所掌握的材料有限,加上語言上的障礙,肯定會有疏漏,還有許多國家的未能收進。例如,流傳在阿拉伯國家的關於納斯爾丁·阿凡提的笑話,與另一個阿拉伯民間文學中詼諧善謔著稱的朱哈(也有譯作久哈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