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海輪船。從科學技術的進步來說,20世紀的面貌是大大變化了。
繼19世紀末期發電機、電動機和內燃機的發明有力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以後,20世紀的科學技術大步地跨上了新的臺階。本世紀初的物理學的革命,標誌著科學新時代的到來。
40年代以後,原子能、電子計算機、自動化、宇宙航行、衛星通訊、電子資訊科技、生物工程等方面的科學技術的發展,開闢了許多新的生產領域,為生產力的飛躍創造了以往不能想象的寬廣的可能性,使人類社會生活多方面發生變革,把20世紀後期的科學技術的發展描寫為突飛猛進是完全適當的。這時期每十年新增的發明和創造比以往兩千年的總和還多。在發達國家中一項新的技術從創造出來到它被投入實際應用之間的時間日益縮短。依靠科學技術,20世紀新發展起來的國家往往能達到上個世紀所無法企及的經濟增長率,因而趕上本來居於前列的國家。科學技術是最活躍的一種生產力,這一點在近幾十年中比過去任何時代都表現得更明顯。
科學技術的發展,使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無論宏觀世界還是微觀世界,無論無機世界還是生命現象,都達到前所未有的新的水平。新的認識並不是否定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主義、辯證法的世界觀,而恰好是為這種世界觀提供了更有力的論據。利用人類對自然界認識的新成果來豐富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應該是當代馬克思主義者的任務。
馬克思主義絕不是任何宗派主義,因為這種理論在產生過程中吸收了人類社會以往歷史中所創造的一切有價值的成
7
胡繩文集5
果,特別是人類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所創造的文明成果。這樣的吸取工作,並不因為馬克思主義已經創立就宣告中止。現代科學所取得的一切成就,是馬克思主義為了發展自己所絕不可以忽視的;應該說,脫離這一切要發展馬克思主義是不可想象的。
當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造成了社會生產力迅猛發展的可能性,同時又為資本主義社會帶來了許多新的問題。這些問題涉及教育、就業、通訊、產業結構,以至資源、生態和環境保護等等。社會主義社會同樣也不能不面對這些問題。一方面,科學技術的進步可能造福於地球上的居民;另一方面,在現實的世界上,居住在發展水平低的國家中的窮人和半飢餓的人數,在全世界人口中所佔的比例可能越來越大。由於資本主義制度存在而產生的這種矛盾,是科學技術發展本身所不能解決的。毫無疑問,馬克思主義要發展就必須面對這些問題。
科學技術的發展,對於資本主義社會如何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問題,對於已經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都不能不發生巨大的影響。也就是說,考慮這兩個問題不能不顧到科學技術正在迅猛發展的歷史條件。
一個非常明顯的事實是,如果先進的科學技術為資本主義發達國家所壟斷,那就談不到社會主義的勝利。因此,對社會主義建設來說,如何同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潮流更好地結合起來,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應有和能有的優越性,成為一個迫切的任務。
8
6胡繩文集
二
在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後一百年間,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理想,在世界上很廣大的地域內成為現實。但是有兩個必須引起注意的歷史現象。
其一是社會主義並不像馬克思、恩格斯所設想的那樣,首先在資本主義最發達的國家中誕生,它誕生的地方倒是在資本主義欠發達的國家,或者甚至是很不發達的國家。其二是社會主義制度在一些國家中建立起來以後沒有能長期保持,在蘇聯這樣的重要國家中既唱了社會主義的凱歌,又為它奏了輓歌。這裡先討論前一個現象。
社會主義社會是否首先在資本主義發達的國家產生的問題,當然也就是資本主義制度是否首先在那裡崩潰的問題。
對這個問題,恩格斯在1891年即他逝世前4年在給德國的倍倍爾的信中曾這樣說:“你說我似乎曾經預言資產階級社會將於1898年崩潰,這是一個誤會。
我只是說:到1898年我們可能取得政權。如果這種情況沒有發生,舊的資產階級社會還可以繼續存在一段時間,直到外來的衝擊使這座腐朽的大廈倒塌為止。這樣一個腐朽陳舊的建築物,當它實際上已經過期之後,如果風平氣穩,也還可以支撐數十年。因此我當然要避免事先作這類預言。“
(《馬恩全集》第38卷,第186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