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第2/4 頁)
“遠不是平坦筆直的大道”。
一般地說,建立一個完全不同於以往人類歷史上一切階級剝削制度的社會,是一個嶄新的事業。如果過去這種和那種剝削制度社會的交替總是經歷許多困難和曲折,例如在許多國家中,資本主義制度代替封建主義制度經歷了一兩百年的複雜鬥爭,那麼社會主義的建立就更要艱難得多。
特殊地說,由於俄國原來是歐洲的一個落後的國家,所
637
胡繩文集716
以列寧認為:“與各先進國家相比,俄國人開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是比較容易的,但是把它繼續到獲得最終勝利,即完全組織起社會主義社會,就比較困難了”
(《列寧全集》第36卷,293—294頁)。
1920年,在粉碎了帝國主義國家的武裝干涉和反革命內戰後,在社會主義建設的任務已經擺在面前時,列寧說:“在這樣嶄新、艱難和偉大的事業中,缺點、錯誤和失誤是不可避免的。
誰害怕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困難,誰被這些困難嚇倒,誰見了這些困難就悲觀失望或者張皇失措起來,誰就不是社會主義者。“
“我們一定用全副精力來進行這一工作。
有韌性,能堅持,有決心,有決斷,善於反覆試驗、反覆修正,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無產階級的這些品質就是無產階級一定勝利的保證“
(《列寧全集》第38卷,343—344頁)。
1921年初,列寧開始領導實行新經濟政策。這年10月裡,他說:“我們在這方面已經有了某些成就,雖然是不大的、區域性的成就,但畢竟是確定無疑的成就。我們就要從這門新‘學科’的預備班畢業了。只要堅定地、頑強地學下去,用實際經驗來檢驗我們邁出的每一步,不怕已經開始的工作一改再改,不怕糾正我們的錯誤,仔細領會這些錯誤的意義,我們就一定會升到更高的班級。我們一定會修完整個‘課程’,儘管世界經濟和世界政治的情況使這一課程的學習比我們預期的時間要長得多,困難要多得多。我們決不氣餒,一定要把我們的事業進行到最後勝利”
(《列寧全集》第42卷,177頁)。
在引用了列寧如上這些話後,這裡還要再引用他在192
638
816胡繩文集
年說的一段話:“如果有些共產黨員以為,不犯錯誤,不實行退卻(為了更有力地躍進)
,不一再重做那還沒有做成和做得不對的事情,就可以完成像奠定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尤其是在一個小農國家裡)這樣一樁有世界歷史意義的‘事業’,那就必須說這樣的共產黨員肯定已經完蛋了。有些共產黨員既不陷入錯覺,也不灰心失望,一直保持著機體的活力和靈活性,準備再一次‘從頭開始’向最困難的任務進軍,這樣的共產黨員就沒有完蛋,而且很可能不會完蛋“
(《列寧全集》第42卷,450頁)。
我們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主要是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就是堅定的無產階級立場。
像列寧所說的在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事業中,不在困難面前悲觀絕望,不因工作中的缺點和錯誤驚慌失措,能夠透過實際經驗學習,不怕一再重做那還沒有做成和做得不對的事情,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品質,就是無產階級堅定立場的表現。
無產階級的堅定立場是和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分不開的。在以往的人類歷史上,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只是一些善良的人的主觀願望。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使這種空想成為科學,他們從分析資本主義社會的內在矛盾入手,闡明瞭消滅階級剝削的社會必然要代替作為階級剝削社會的最高階段的資本主義社會。他們所科學地論證了的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在具體表現上當然會有極其複雜的現象。像列寧所說的:“馬克思和恩格斯在估計革命時機很快到來這一點上常常犯錯誤”
(《列寧全集》第15卷,215頁)。但是他
639
胡繩文集916
們從未預言整個資本主義社會何時將崩潰。
恩格斯在1891年說:資本主義社會“這樣一個腐朽陳舊的建築物”
,“如果風平氣穩,也還可以支撐數十年”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186頁)。馬克思、恩格斯所做的工作是根據以往的歷史經驗和對現實生活的科學分析推斷社會發展的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