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第2/4 頁)
刺史毛穆之、益州刺史張壽、梁州刺史馮越,還有正在“待罪立功”的甘和張渠、徐當、趙復、姜楠等一干“老人”全部到齊,加上一直留守在長安的樸、柳、段煥和奉令調回地野利循和吐谷渾續直等人。整個長安是熱鬧非凡。
謝艾和劉家父子是在河朔事情處理得差不多後,冒著鵝毛大雪趕回來的。幸好上郡的大道修得七七八八了,所以他們能夠在永和七年最後一個月中趕回了長安。
曾華挽著謝艾的手裡,心裡不知道說什麼好。自從自己“有目的”、“有組織”地將王猛和謝艾招攬到自己手下作為左右手之後,曾華覺得越來越有信心去完成自己的宏遠目標了。這兩位先生都是古人所說的國士,得一個就可以安邦定國了,自己一下子得倆,怎麼不叫自己躊躇滿志呢?你看這哥倆一出手,不但把幷州和朔州完整地打下來了,而且還治理地井井有條。
曾華最後對著眾人說道:“敘平此生最慶幸的事就是有這麼多先生和兄弟不嫌棄我粗鄙,願意以性命相隨,我此生無憾!”
圍坐在曾府大廳三張大圓飯桌邊地眾人都站起來齊聲說道:“能夠追隨大人才是我等最大地幸事!”
曾華一擺手道:“今天是私宴,沒有大人屬下之分,我們都是共過生死風雨的一家人,叫著大人屬下太生分了!來!”曾華高高地舉起一杯溫酒道:“大家舉起杯來,願天下早日太平,願華夏早日光復強盛!”
“乾杯!”眾人異口同聲道。
是夜,眾人把酒言歡,把整個曾府喧譁得熱鬧非凡。溫酒喝到一半,眾人起鬨,嚷嚷著要曾華露一手。曾華也不推辭,馬上就來上二胡一曲。曲子旋律優美流暢,嫻靜委婉,有如水晶一樣清澈透亮,又有如皓月一樣怡然自得。坐著周圍的眾人深深地感覺到一種樸實無華,卻又溫馨歡快地氣氛慢慢地包圍自己,他們聽到了一種對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一種對朋友親人的真摯情感。
曲罷之後,眾人還沉迷其中,變態不能自己。最後還是曾華的聲音驚醒了大家:“如此難得聚會,又逢年節,怎麼能不和曲一首呢!我這首曲子就叫良宵,願大家和天下百姓的夜夜都是良宵,再無離別和悲傷。”
“好!”眾人只能吼一聲好字來表白自己此時的感想了。
第三日是正宴,宴請曾華在長安所有的部屬,包括杜洪、劉家父子等降將,又是濟濟一堂。
“宴會之前先說幾件正事,要不然酒喝多了再說就會忘得一乾二淨。”曾華先開口道。眾人不由都笑了起來。但很快都正坐好,“洗耳恭聽”。
“我已經上表朝廷設朔州,分朔方、五原兩郡,朔方轄西河套,南至北地郡,治朔方城;五原郡轄東河套,南至上郡,治五原城(今內蒙古包頭西)。表謝艾為朔州刺史。姜楠為朔州都督。盧震為河朔郡守。當煎塗為五原郡守。”
“而雍州增設兩郡,分別為治靈武的北地郡,治膚施地上郡,表樂常山為北地郡守,侯明為上郡守”
“表梁定為梁州刺史,粲為梁州都督,馮越為益州刺史。馮保安為益州都督
為秦州刺史,徐當為秦州都督,甘為幷州刺史,張督。錶王猛為雍州刺史領鎮北大將軍府左司馬,毛穆之為鎮北大將軍府右司馬,車胤和樸繼續為武昌公左右長史,柳為雍州都督。趙復為弘農郡守。”
聽到這裡。大家都清楚了,北府由五州之地變成了六州之地,而且一個乾坤大挪移。這六個州的刺史和都督都全部被移了一個位置。按照北府的制度,州刺史管民政,都督管府兵和民兵,而鎮守各地的廂軍不歸他們管,由鎮北大將軍直接指揮。只不過在並、朔、秦這三個“邊防州”由於戰事的需要,曾華給這三位刺史和都督分別加了將軍號,授權他們指揮指定的廂軍。
“至於劉悉勿祈和劉衛辰兩位少將軍,我已經上表朝廷分別表你們為綏邊將軍和屯騎校尉,協助冰臺先生治理河朔。”
聽曾華把各項任命說完,眾人齊聲應道:“屬下必當全力以赴。”
正事說完,大家便開始暢懷痛飲。
曾華舉杯走到張壽和甘面前說道:“你二人開心了吧,尤其是你保山,人家都羨慕成都天府之國,你倒好,一月三封書信,直叫要上前線,現在我讓你去涼州吃沙子,看你還叫不叫。”
張壽嘻嘻一笑:“吃沙子就吃沙子,有仗打就行了。在益州,我把南邊的羌人打了一個遍,不到一年就全老實了。西邊是白馬羌,都是自己人。你又不讓直奔到寧州,再待個兩年我就爛在成都了,你看我這肚子。”說著就拍著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