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部分(第2/4 頁)
伸長脖子向東邊望去,並紛紛開始猜測起來。
正文 第一百三十八章 勇氣和榮譽(三)
更新時間:2009…1…7 0:14:49 本章字數:4782
重的腳步越來越近,翹首張望的眾人終於看清楚了走伍。三百身穿重甲的彪形大漢手持一柄奇怪的長兵器走了過來。他們將八尺左右長的刀柄緊緊貼著右邊懷中,鋒利雪亮的雙刃刀身朝上,已經高高地越過軍士們的頭,在空中形成了一片觸目驚心的刀林。這群軍士走得非常緩慢,也沒有象前面那幾個方陣邁著有北府特色的正步,而是不慌不忙地一步一步走來,如果不是他們走得如此整齊和凝重,估計大家會以為他們是一群扛著兵器出來散步的“瘋子”。
冉操、慕容恪等人很快就打聽出來了,這就是傳說中的陌刀手。他們沒有在戰場上對戰過陌刀手,所以也不知道陌刀手真正的威力。
不就是一群長得比較雄壯的大漢嗎?不就是扛了一件比較獨特的長兵器嗎?不見得有多厲害,而且還這麼人五人六地走過來,比起前面那幾隊軍士差多了。冉操心裡不屑地暗暗想道。
但是慕容恪卻呆呆地盯著這群走過來的陌刀手,鷹眼一樣的眼睛透出試圖解析一切的目光。陌刀手在北府有崇高的地位應該有它的原因,只是自己這些外人不太清楚而已。
這個時候,圍觀的百姓們可不管冉操、慕容恪等人是怎麼想的,他們看到傳說中的陌刀手不由一陣的歡呼。在北府,青壯能成為一名府兵就是一件非常光榮和實惠的事情,畢竟府兵服役期間免田賦地優待擺在那裡。而能成為一名拿餉免賦的鎮北軍士。那簡直就是祖墳冒青煙了。在鎮北軍士中,陌刀手、探取重騎兵、宿衛軍是最受歡迎和尊重的三類兵種,尤其是陌刀手,不但在軍中成為傳說,更是在民間成為神話。
所以當陌刀手隊出現在廣場上,上十萬百姓立即發出排山倒海一般的歡呼聲,他們能在如此近的距離裡看到自己的偶像當然覺得興奮,心裡的激動只能用歡呼才能抒發。
聽到排山倒海的歡呼聲。王猛等北府官員將領已經習慣了。依舊非常安靜地坐在那裡。而冉操、慕容恪等人就有些不習慣。這些北府百姓怎麼這麼熱情呢?看到一幫拿著長刀出來散步地人就一陣高聲歡呼。雖然這些人看上很彪悍,殺氣騰騰,但是也不致於如此吧。
在歡呼聲中,陌刀手走了廣場左邊,然後“騰”一聲停了下來,一聲喝令齊身向右一轉,面向觀禮臺。最後整齊地將長刀頓到地上,而刀柄末端和地面發出一聲巨大地“咚”聲,讓眾人心裡一顫。
陌刀手過後是一屯府兵,三百府兵也列成方陣,左手持圓盾牌,右手持朴刀,也是氣勢如虹地走了過來。
府兵後面是騎兵,這是北府最常見地輕騎兵。身穿皮甲。揹著角弓和箭筒,挎著馬刀,雄赳赳氣昂昂地策馬過來。每騎之間相隔的距離幾乎都一樣。而三百匹坐騎發出的馬蹄聲極有節奏,就像是一首合唱一樣。
看到這個模樣,深知騎兵的慕容恪不由地眯起眼睛來,望著緩緩策馬走過來的北府輕騎軍若有所思。而坐在前面一直在腹誹的冉操也不由變得凝重起來。北府騎兵他們最熟悉,當年在魏昌,北府騎軍以直落九天之勢橫掃了就要得勝的燕軍,改變了一個已經看到地戰局結果。
這些北府騎軍還是那個模樣,黑色的皮甲和頭盔下露出翻毛的皮祅和皮帽,如果不是標制的角弓和馬刀,眾人會以為這些人只是不小心走錯路的牧民。
輕騎兵後面是槍騎兵。這些槍騎兵身穿一樣的皮甲和皮祅、皮帽,只是他們手裡多了一支七尺長的矛,被騎兵用右手筆直地樹立在身側。在如林的矛尖下隨風飄動地紅色三角旗更是一道奪目風景,與他們頭盔上地白色羽毛相映成輝。
槍騎兵後面是重騎兵。這些騎兵身穿黑色的鐵羅圈甲,頭戴著鐵桶頭盔,不過這頭盔的掩面被掀了起來,露出騎兵地面目來。
每個騎兵的右手持著一支近十二尺長的粗長矛。樹直向天的矛尖下也有一面紅色三角旗,在更高的空間迎風飄揚。他們座下的坐騎要比一般的戰馬高大雄壯得多,從馬頭到馬臀都披著一層嵌著鐵甲的皮甲。而最引人注目的是馬臀上那如同一對紅色翅膀的寄生旗。
沉重的馬蹄重重擊打在青石地面上,也擊打在眾人的心中,尤其是慕容和冉操兩人更是心動如海。那年北府騎兵如同黑色海洋一樣洶湧而來,而這支被稱為探取軍的重騎兵就象一把重錘,毫不費力地就敲碎了燕軍中軍。
慕容恪和冉操各懷心思,目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