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部分(第2/4 頁)
“富貴此計極妙,我們還可以加上其它用途,比如用來抵交賦稅,反正這憑證是度支司出,賦稅也要入度支司,兩下抵消免了很多麻煩。”
曾華的話不但讓車胤、毛穆之震驚,更震撼了錢富貴,這個商業天才從曾華的話裡一下子看出其中的玄機來了
“大將軍明見,這樣的話可免了糧谷絹布和銅銀等實物在流通中的損耗。”車胤想到了其中一點。
看到大家在那裡猛誇銀圓憑證的好處,曾華知道該給他們打打預防針。“有利必有弊,這憑證只能用來幫助流通,而且只有物品豐富的時候才能起作用,你想想,糧食絹布非常缺乏,銀圓都不太管用何況是一紙憑證呢?而且這憑證印發容易,要預防官府濫行,反而成了盤剝百姓的東西,有違初衷,最後還要預防作假。”
曾華將弊端一一指出,讓車胤、錢富貴等人不由地沉思起來。
過了半晌錢富貴開口道:“大將軍的意思屬下明白,屬下先借此次西征債券派息還本的機會,先試行一下這銀圓憑證,做為銀圓、銅圓的輔助。”
“如此甚好!”看到錢富貴明白了自己的意思,曾華非常高興地點點頭。
會議主要議程差不多了,這天色也到了傍晚,曾華看看時間,宣佈散會,然後帶著與會的數十人奔向自己的府邸,宴請這些心腹。
吃到久違的曾府大宴,大家是一片歡躍,不過這其中還是有人歡喜有人愁!
正文 第一百八十七章 虜家不解漢兒歌
更新時間:2009…1…7 0:14:56 本章字數:7308
大將軍,《雍州政報》上說岐山有鳳凰來朝,鳴叫三去,是為大吉瑞兆。”樸端起茶杯,先輕輕地聞了聞,再細細地品嚐了兩口,最後在悠悠回味中突然冒出一句。
《雍州政報》是從《雍州刺史邸報》轉化而來的。在經過幾年的運作之後,北府各報紙是大浪淘沙,有不少很快消失,也有很多歷經風雨後越發的興旺。做為一州的官報,而且是首要之州的官報,《雍州刺史邸報》無論是影響還是質量都只在《武昌公府邸報》之下,後來它改名成了《雍州政報》,和《武昌公府邸報》改名而來的《民報》穩做北府政務地邸報的第二和第一把交椅。
“又有瑞兆?”曾華剛剛喝完手裡茶杯裡的茶水,聽到這話,心裡不由地一愣,盤桓了幾息才回過神來,“《雍州政報》也開始鼓動上書擁我自立?”
“是的大將軍。”樸是這一系列行動的幕後策劃人,自然知道這些底細。這十幾日,北府各地不約而同地發現瑞兆,而且都是新主當立、改天換地的祥瑞。一時長安等地群情洶湧,工、商、農、兵各舉代表,紛紛上萬民書,請求曾華順應天意,立尊位以撫萬民,定四方。估計再過些時候,路遠的秦州、益州、幷州、梁州、朔州和涼州都會有祥瑞吉兆和萬民書送上來,上尊號,請自立。
“現在《雍州政報》也出手了,這動靜有點大了。”曾華既不高興。也不惱怒,只是淡淡地說道。
“大將軍,既然要大造聲勢,各州的政報絕對是不能少,接下來會是各軍報、商報、學報等邸報跟進,現在最熱情地是軍中和各大學堂,要不是我暗中打過招呼,將你的話傳了出去。他們恨不得到三臺廣場上書請願。”樸笑眯眯地答道。
曾華輕輕地端起茶壺。將樸和自己身前的茶杯倒滿。看著茶香就著熱氣慢慢地飄了起來。曾華不由地吸了一口氣,讓清香充滿自己的肺部,回味了好一會才意猶未盡地說道:“軍中的情況我倒是知道,怎麼各學堂也是如此的心切?”
“大將軍,這個你就有所不知。”樸依然一邊微笑著品茶,一邊輕鬆地回答道:“眾所周知,各學堂出來的人多是充任各地官吏。這些各地的學子能報考我北府學堂。多是想幹出一番大事業來。今天下大勢過半盡在我北府之中,如果再立新朝,自然能有一番新氣象,其中地奧秘玄機這些學子自然能知,怎麼不心熱。何況這些學子多是北地遺民,對江左地態度說不上太壞也說不上太好。而大將軍你這十年在北府所做所為,絲毫不亞於前魏武帝那安定乾坤地千秋大功,甚至還有人將大將軍與高祖光武帝相提並論。”
想不到自己還有這等威望?曾華不由笑了笑。也許自己會造勢吧。光復關隴幷州。逐胡騎於朔方,定拓跋於陰山,平柔然於漠北。安西域於絕外,這一樁樁都是光耀青史的大功,加上自己屬下的各邸報拼命為自己搖旗吶喊,功績當然是直追前賢,至少江左朝廷相比之下就比較難堪了。既要會立功,也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