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部分(第2/4 頁)
邊衝過去數千人之多。他們非常有序地向建康城中奔去,按照原定的計劃,攻佔各個中樞要地。
這時,一名將軍在數百親兵的護衛下走進城來,桓濟看清楚來人的模樣,不由揚聲道:“大哥!”此人正是應該在城外駐守的南豫州刺史桓熙。
“見過五叔!”桓熙拱手向桓秘施禮,然後又向桓濟回禮:“二弟可好!”
“好了,我們既然已經聚齊了,不如聽崔先生來居中排程一二。”桓秘拉住韁繩,朗聲道。
“正是如此,事不宜遲,當請崔先生指點一二。”桓熙立即附和道。
“那崔某就不客氣了,”一位書生模樣從桓秘身後的暗影處走了出來,拱拱手施然道。
他叫崔達,是清河郡崔氏家族的一員,原是北府冀州大學的一名學子,學業完畢後來到江左遊學,與桓秘相識,很快成為莫逆之交,於是便待在桓秘身邊成為謀士。''這些年,多是江左學子名士嚮往北府,但是北府的學子游學江左又留下地也不在少數,畢竟北府新學當道,許多玄學及好佛道之士紛紛忿而南下,留在了江左。
崔達智敏明斷,為桓秘出謀劃策不少。當時桓秘不但對大哥桓溫不滿,也不滿六弟桓衝獨領桓家勢力,準備聯絡桓氏家族中不滿者在桓溫葬禮上發難,廢退桓沖和桓玄。但是崔達勸阻了桓秘的舉動。奉勸他不要輕舉妄動,因為那時桓衝不但領用桓家所有勢力,也與朝廷關係不錯,桓秘貿然行事,最後的下場只有失敗。
按照崔達地意見,桓秘秘密聯絡了桓熙和桓濟,兩人對桓衝擁立幼衝的桓玄繼承父親爵位異常氣憤,認為這是自己地六叔假造遺命。實際上是想自己接手龐大的桓家勢力,一個四、五歲的孩子,你桓衝還不是想怎麼糊弄就怎麼糊弄。
桓秘找了桓熙和桓濟,三人一怕即合,立即勾連在一起,暗中圖謀起來。而崔達也逐漸成了三人地智囊。用自己過人的計謀和策劃讓桓氏叔侄三人言從計聽。崔達先讓桓秘利用晉陵太守一職先執掌一軍,數量也不要太多,只要五千即可,以免引人懷疑;再潛使者唆使挑撥孫泰和盧悚,傳報朝中要對二人下手地訊息,迫使孫、盧兩人舉事作亂;最讓桓秘叔侄佩服地是崔達遣人出使臨澤的袁瑾,不知用了什麼辦法,居然服了桓家地死對頭,讓他同意聯手。'
接著事情的發展如崔達所設計的一樣。孫泰和盧悚起事,江左大亂,朝中一片驚慌。坐鎮地桓衝被派出去當了征討大都督,建康一片空虛。這時桓熙再拉上王略之。裝模作樣地丹陽建康兵力不足。王略之這個王家名士,對兵事一竅不通,桓熙怎麼忽悠他就怎麼信,於是便被人當了槍施。
而這個時候南豫州要鎮守淮南防備北府,還要支援廣陵的桓石虔和討逆的桓衝。除了桓熙帶來的五千兵馬外根本沒有能力再抽出兵力來。而廣陵的桓石虔卻因為袁瑾聯合範六突然發難,猛攻臨淮。一時手忙腳亂,根本抽不出兵來。數來數去正好桓秘手上還有五千兵馬,還離得挺近的,於是被招來勤王,桓家叔侄就此按原計劃匯合完畢。
“二少將軍,你麾下有多少兵馬?”崔達問道。
“只有兩千。”桓濟實事求是地答道,他所以掛了駙馬這個尊榮地頭銜,可惜一直沒有擔任任何實職,所以能掌握到兩千兵馬已經很不錯了。“你有兩千,大少將軍有五千,五將軍有三千,還有袁二將軍的兩千,我們能調動的兵馬有一萬二千人。''而建康城中有宿衛軍六千,城衛軍有一萬餘,還有城外有石頭的五千兵馬,足有兩萬餘。”崔達開始一一算計起來。
“現在我們只有一舉拿下內宮,只有接管了皇帝和太后的聖駕宿衛,我們才能挾天子以令諸侯。到時侯諸位將軍無論是斥退幼子將軍還是罷免王謝諸家,都不過一紙詔書的事情。”
崔達的話讓桓氏叔侄一下子睜圓了眼睛,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只是第一步,後來還有可以更上一層樓,歷史上不是有前魏武帝這個榜樣嗎?
“二少將軍對建康城非常熟悉,可以速領五千兵馬,立即將統領城衛軍的領軍將軍孔安國,丹陽郡兵的丹陽尹王略之和統領宿衛軍地譙王司馬尚之等領軍將軍一打盡,迫使他們交出兵符,進而執掌城中各路兵馬;大少將軍領三千兵馬攻陷中書省等中樞,掌握中樞要印,便於行令張詔;五將軍領五千兵馬直入廣景門,執掌宿衛,請得皇帝陛下和太后兩位的詔書,為我們這次清君側正名!袁二將軍的兩千兵馬在白石監視石頭等地,以防各路兵馬妄動。”
“什麼?我們留在城外?”袁恩叫了起來,但是卻被身後地灌秀拉住了,附耳嘀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