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部分(第2/4 頁)
開始在四處打游擊的戰略,直到五年之後,才鎮定平定。五年時間,遼國國內不穩,深受戰爭影響,國力大大減弱。
而東方的女真和高麗也越發的變本加厲,其聯軍甚至攻克了遼陽府,並且據守數年。平定了耶律撻不也之後,耶律浚率軍前來,重新奪回遼陽。將女真重新攆到了白山黑水間,高麗見勢頭不對也立即退回了半島,瞅著遼國不注意的時候,隨時北上咬一口。
雖然平定了叛亂,但是耶律浚在戰事卻舊傷復發,多年的戰爭奔波,加上心情抑鬱,竟然就此一病不起。終於在登基後的第七個年頭,重病不起,撒手人寰。他夢想著捲土重來,再取燕雲的大計也就此煙消雲散。
繼位的是耶律浚八歲的兒子耶律延禧,遼主年幼,需要有人輔佐。最有資格的太皇太后蕭觀音卻拒絕,自從七年前從幽州回來之後,她便居於寺廟之,青燈古佛長伴。閒來則烹上一杯清茶,獨自飲用。她有個習慣,茶只喝宋朝杭州的龍井,烹茶時也不新增任何的佐料,她總是說茶水清香,略有苦澀,喝起來正是人生滋味。
蕭觀音不出山,耶律延禧之母蕭氏則沒有多少本事,無力掌管國家大事。反而是大長公主耶律特里,出面輔佐侄子,直到他十六歲親政。
“燕雲之盟”後,耶律特里從各方面打探,終於知道了母親一直掩藏的那個秘密是什麼。最初的時候她有些不能接受,但是漸漸的也就淡漠了。她長大了,不是那個依戀大哥哥的小女孩了,何況那人還是敵國皇帝,一手將大遼逼迫瞭如今的地步。
她開始喜歡上另外一個人,那個在耶律撻不也之亂幫自己擋刀的男人——蘭陵君王蕭酬翰,並嫁給了他。此後夫妻二人一同輔佐耶律浚,以及幼年的耶律延禧,在契丹歷史和臣民心目,留下了“聖公主”的美名。
儘管聖公主很努力,但遼國早已不復從前,再想要恢復昔年榮光已經沒有可能。加上草原上不斷有部族興起,為了鎮壓異族,穩定內部,消耗了遼國大量的國力,再也無力圖謀燕雲。
值得一提的是,如此一來,遼國國祚反而延續的更久。至少白山黑水間的女真人沒有興起,耶律延禧不再是遼國末代君主,如此也算是因禍得福吧!
歷史軌跡,在這裡完全改變!
終章 我的江山,如詩如畫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以前不覺得,但自從過了三十歲,趙昭覺得時間流逝真的很快!
尤其是看到身邊不斷有人離開,會越發覺得生命短暫,時間倉促,白駒過隙這個詞一點都不誇張。
正統二年,孟老夫人去世,趙昭將老祖母追封為吳國夫人,隆重下葬。正統五年,垂暮之年的曹國舅,撒手人寰。
一年之後,六年安詳快樂的晚年生活後,曹太后去世。趙昭悲痛不已,按照禮制為嫡母守孝,隨後將其與仁宗皇帝一同合葬永昭陵。
八年後的正統十四年春,趙昭將再一次前往永昭陵,一個對他這一生,對大宋王朝至關重要的人臨終垂危。
一代名將,仁宗皇帝最忠誠的臣子狄青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看著病床上蒼老憔悴的狄青,趙昭心裡很不是滋味,他拉著狄青的手,不敢鬆開,唯恐一鬆手,老人家便一去不回了。
如果不是他二十年忠心耿耿,堅持不懈尋找,自己哪有機會知曉身世,迴歸皇室,再坐上皇位呢?
如今這個老人走到了生命的盡頭,趙昭覺得很不捨,更覺得愧疚。三十八年前,狄青就成了一個活死人,一直在暗裡地為尋找並保護大宋皇室嫡傳血脈而默默奉獻。為此他取下了仁宗皇帝親賜的黃金面具,成為一個鐵面人。
趙昭答應過他,登基之時。親手為他帶上黃金面具的。但真正到了那個時間,卻不容許他這樣做。如果讓世人知道狄青的存在。那麼趙昭之前許多的行為都會顯得很刻意,甚至還有些卑鄙,可能還會影響到仁宗皇帝的名譽,也會有更多的皇室醜聞曝光。
對於一個登基之初,就要御駕親征離開都城的皇帝而言,這會傷害到他偉光正的高大形象,對於統治穩定不利。於是乎,狄青又一次選擇了犧牲。依舊是個見不得光的活死人。
直到今天,他生命走到了最後時刻,依舊如此,趙昭好生愧疚。
狄青卻滿不在乎道:“官家,老臣這一生最驕傲的事情不是在西北戰功赫赫,不是平定了儂智高叛亂,而是找回了官家你。滅西夏。復燕雲,幾代人的夢想終於實現了,先帝在天之靈一定很欣慰,老臣也算是不負所托,可以從容去見先帝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