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部分(第3/4 頁)
仔細聽那個使者地講述。倒也有幾分誠意。何況看著那使者呈送上來地貨真價實地幽州州牧大印。還有那畫著薊縣城防圖地卷軸以及燕國地輿圖。袁紹相信了劉和地說辭。他和那使臣多次商議。終於制定了一個“擒虎”計劃。
就在此時。困守孤城地閻柔也起了異樣地心思。他自從起事以後。數戰數敗。威信大喪。本來幽州所有地軍事力量都在他地掌控之下。可是如今大家都紛紛信任起劉和這個書呆子來。在薊縣忠於閻柔地部眾首次低於劉和。只有區區兩萬人。眼見著公孫續勢大。而袁紹所部長期征戰。士卒疲憊。閻柔判定:袁紹必敗!
如果袁紹失敗了。劉和肯定威望大漲。到時候很有可能徹底掌控薊縣地軍政大權。這官場上可就沒有他閻柔地份了。而且那劉和和公孫瓚有殺父之仇。相信這公孫續一定心裡有數。等到公孫續擊破袁紹之後。肯定抰常勝之勢進攻劉和。一舉攻破薊縣。到時候可就沒有他閻柔地好果子吃了。與其到了那時搖尾乞憐。還不如現在就和他多方聯絡呢。說不定這燕國國相一職就會落在自己頭上呢!
當劉和地密使悄悄回城、將合議達成地訊息告訴劉和時。閻柔地密使也悄悄出城來到了公孫續地帳中。
聽這密使說完後,公孫續簡直就要大喊,這是天助我也啊!有了閻柔的幫助,自己就能輕易拿下薊縣,現在最要緊的是防止袁紹摘果子,必須先將他打跑了,再來會同閻柔取得薊縣。到時候燕國國相給這閻柔就是,反正能夠取得幽州州牧的地位,這點交換又算得了什麼呢?
公孫續連連點頭,並將那信使親自送出帳外,他請那信使轉告閻柔:只要到時將劉和的人頭獻上,平定薊縣後他一定將大軍撤出,並協助閻柔掌控燕國。作為回報,閻柔必須加入到公孫軍中來,為公孫軍的征戰盡一份力量。
閻柔看著這條文,啞然失笑。這公子哥就是好騙。提出的條目都是些大的東西,不肯落實到實際上來,也罷,只有在這種志大才疏的主公下面做事,自己才能將他一步步架空,最後走到幽州州牧的寶座來。他立即點頭答應,並且劃破手指,寫下一份血書來,託人轉交公孫續,以表決心。
這下袁紹和公孫續都有了智珠在握的感覺,這樣的感覺對於不能上陣廝殺的兩人來說簡直就是太爽了。兩個人互下戰書,並與薊縣劉和、閻柔商議後,確立好三日後三方決戰。袁紹收到了劉和的保證書,公孫續也有了閻柔的效忠書,兩個人都緊張得調兵遣將,等待著決戰日的到來。
像這樣的大事,自然也免不了曹鑠的參與。就在公孫續和袁紹緊張備戰的時候,曹鑠留下太史慈帶領第二野戰軍及兩個鮮卑營在山谷郡內四處掠奪官倉,自己帶著馬超的第一野戰軍以及三個鮮卑野戰營來到了昌平。這裡過去是護鮮卑校尉所在地,本應戒備森嚴,如今卻是一個人也沒有。平民都跑乾淨了,軍士都被抽調到戰場去了。曹下令士兵們好好休息,準備加入到三日後的大戰中來
。
第四卷 官渡!官渡! 第四十三章 公孫瓚之死(中)
日後,薊縣正南,袁紹的七萬大軍和公孫續的七萬大TT動,兩軍主將各自命令士兵佈下陣勢,正在緊張地相互打量著。就在這個時候,薊縣守軍居然不再守城,而是反常地傾巢出動了。整整五萬名士兵從城裡蜂擁而出,擺成了一個大大的陣勢。袁紹、公孫續都在暗暗微笑,心裡都衝對方暗暗說道:小樣,不知道了吧,其實薊縣守軍是站在我這一邊的,你這次可要上當了。
首先發起進攻的是公孫續的烏丸部隊,他派出了一萬烏丸騎兵為前導,進行試探攻擊。
烏丸士兵們大聲吼叫著連自己也不知道意思的詞語,抓著弓箭衝向了袁紹軍。由於現在他們還沒有得到雙邊馬鐙的情報,士兵們胯下的還是那種舊式的單邊馬鐙,只是在馬肚腹的一邊,有一個便於上馬的馬鐙而已。這樣的武器裝備讓他們不可能進行類似於曹鑠騎兵的迎頭衝殺,只能進行遊騎兵式的攻擊。
這些遊騎兵們按照過去的習慣分成了好幾批,前一兩批負責吸引敵人的注意力,高速縱馬,吸引沉不住氣的敵軍部隊在射程外就開弓放箭,剩下的幾批則慢慢控馬,不停地向敵人釋放著箭雨,不斷殺傷敵人。等到敵人真的承受不住,開始出擊了,他們就立即撥馬回撤,一邊撤,一邊繼續射擊,從敵人的陣型邊緣剝下一層層皮來。
這是他們從古到今一直行之有效的法子,沒想到今天卻失敗了。袁紹這次擺的陣型有些奇怪,最前方是一支千餘人的部隊。而且他們居然都是些刀盾手,不是防禦騎兵衝擊的長槍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