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部分(第3/4 頁)
的唐軍便大聲喊道:“不好了,不好了,將軍他跑了。”話還沒說完他就給唐軍抓住。
他這一喊倒是讓唐軍得知了李光儼逃跑的訊息,而城內的守軍卻是並不知曉,李煜得知訊息之後便立即叫劉茂忠帶著人順著密道追出去。
從此去銀州直線距離五百里,攻城才兩個時辰,他不可能跑得了多遠。
唐軍壓境時李光儼根本就沒有想過逃跑,但是不代表他沒有任何退路,李光儼在夏州建宅子時便打通了一條密道,穿過夏州城,在護城河下經過,一直往西北的銀州方向。
劉茂忠帶著百人進入密道,發現密道寬闊猶如街道,高兩丈,四面皆是青磚砌成,內可騎馬,還有大量的糧食儲備。
劉茂忠百人騎馬追了上去,從護城河外近五十丈處的出口出來,看著沙土地上的馬蹄印,再看遠處天邊的陰雲,劉茂忠猶豫了良久還是毅然追了上去,同時又派一個親兵回去給李煜彙報訊息。
劉茂忠一路沿著馬蹄印往西北飛奔而去,李煜得到訊息之後,他雖然知道劉茂忠十有八九不可能抓到人,但是他還是抱著一線希望,希望劉茂忠或是銀槍都撒出去的斥候能碰上,直接將李光儼抓到,之後也會少一些麻煩。
李煜將李光儼見勢不妙逃跑的訊息在城內散播出去,剛剛還在頑抗的守軍這會兒也放下了武器停止抵抗,一場戰爭主將都棄兵逃跑,那麼小兵卒也沒有必要抵死頑抗下去了,這世間的爭鬥都是有權勢之人的爭鬥,他們也都是無辜之人。
守軍投降,李煜便叫張洎統計己方的傷亡,又叫林仁肇整頓俘虜收繳兵器,清理屍體,安撫夏州百姓。
五百多里路,有多條可以通向銀州,三天過去,劉茂忠以及唐軍的斥候兵都沒有發現李光儼一行人的行蹤,李光儼憑藉著對當地的熟悉程度輕易的逃出了李煜的追擊,當然李光儼先於劉茂忠從夏州出發,劉茂忠是隻看到半路的馬蹄印,然後就一無所獲。
夏州一戰唐軍傷三百餘人,沒有一人死亡,相對來說夏州的守軍卻是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僅僅是在城頭上給唐軍射殺的就有一萬四千多人,城下被陌刀兵像砍樹一下砍死的也有七千多人,最後投降的也僅僅有不足兩萬人。
夏州一戰唐軍很輕鬆的獲勝,但是李煜並沒有就此就有了輕敵之心,他相信李光儼不是笨人,他這次失敗,一定會從中找到教訓,做出相應的措施來防備,況且銀州城比夏州可是大很多,城牆更是高大寬厚。
正如李煜所想李光儼逃回夏州,便將附近所有州府的大軍以及生活物資全都搶進了銀州城中,將那些沒了糧食的百姓直接丟給唐軍當做負擔。他也趁著李煜在夏州整頓的時機,吩咐工匠將銀州的大門內全部鑄鐵,城內的工匠和軍士一起忙了三日,此時從外面看去,銀州城的大門還是鑲滿了鉚釘的大木門,可是裡面卻是厚厚的一層鑄鐵,沒有一點縫隙。
李光儼將所有人都集合在銀州城中,此時城內有十二萬能戰的守軍和百姓,李光儼已經下定決心死守銀州了。當然李光儼也只能死守銀州,定難軍領地之內只有銀州才是大城,其餘的幾座城池比夏州還不如。當然李光儼若是不守銀州他還有退路,那就是敗了逃去遼國,不過銀州城內城門給鑄鐵全部封死,而且他的府邸之內卻是沒有了在夏州時一樣通往城外的密道,他如今只能死守。
李煜大軍用了十日時間才不慌不忙的從夏州趕到銀州城外,看到這高高大大的銀州城,李煜便想到了杭州城,不過因為銀州地處西北,從肉眼看過去似乎比杭州城還要高大一些。
“陛下,屬下剛剛接到訊息,李光儼將附近州府的青壯勞力和軍隊全部召集到了城中,將所有糧食也都搶進了城中,只將那些無辜的被搶了糧食的百姓丟給了我軍。”林仁肇從帳外走進來直接說道。
李煜淡淡一笑,轉頭看著張洎說道:“師黯,你給朝中發信,叫朝中送糧過來,暫時先將我軍中部分糧食分給百姓以解燃眉之急。”
李光儼這麼做看似是給他減輕了負擔,可是他這麼做卻是將人心都推向了李煜,只要李煜捨得肯將軍糧分給百姓,那麼他一定會得到當地百姓的擁戴和支援。
李煜自然不會錯過這樣的機會,李光儼將這麼大的好處丟給他,他是樂不得的接著。
張洎領命而去,李煜又問林仁肇說道:“仁肇可知城中有多少守軍。”
林仁肇不做猶豫,回道:“李光儼將附近的青壯和兵力全部強徵進城,具體數目臣不清楚,但據估計數目應該不下十萬人。”
“十萬人,我軍有八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