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部分(第3/4 頁)
失兔、著力兔商議的方案,明廷還從中原地區動員了一大批無地農民前往河套地區開荒屯田。許多地主、商人也聞風而動,帶著大量的資金過來,為墾荒的農民提供農具、種子、肥料等供應,然後再與農民分配屯田產生的各種收益。
對於漢人大量進入草原一事,韃靼牧民最初是抱有牴觸心理的,擔心這些漢人侵佔了他們的生存空間。但很快,韃靼牧民就發現漢人需要的空間是非常有限的,農耕民族只需要十幾畝土地就能夠養活一家人,不像遊牧民族需要有數以萬畝計的草場才能夠滿足放牧的需要。諾大一片草原,增加幾十個漢人的定居點,根本就不會影響到韃靼牧民的生活,他們也就不再心存怨言了。
在漢人進入草原屯田之後,韃靼牧民能夠用很低廉的價格購買到糧食和新鮮蔬菜,還可以用不值錢的牛羊肉換取各種生活用品,這無疑使牧民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隨著各種經濟往來日益頻繁,雙方的民族成見都越來越淡漠,漢蒙之間通婚的現象也開始大量出現了。
在這個程序中,兩個民族之間的各種衝突自然也是無法避免的。卜失兔和蕭如燻各自派出一些官員,在草原上建立起了若干處聯合辦事機構,負責處理涉及到漢蒙雙方的糾紛。由於雙方都希望合作能夠長期穩定地保持下去,因為在處理糾紛的時候都能夠保證公正,這就使各種衝突不致於演化為民族間的對立。
卜失兔在得到熊民範贈送的燧發槍之後,對於這種神奇的火器產生了深厚的興趣。他責成麾下的鐵匠仿造此物,但由於缺乏製作各種機竅所需要的優質鋼材,這種仿造最終未能成功。卜失兔轉而向蘇昊提出採購燧發槍、火炮等先進火器的要求,對此,蘇昊以委婉而堅決的態度給予了拒絕。在這個問題上,蘇昊的頭腦是非常冷靜的,他明白,合作歸合作,先進武器還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更為穩妥。
大明的西北邊境出現了歷史上少有的和諧場面,向來以生活艱苦而著稱的寧夏衛,如今已成為富庶、繁榮的塞上江南。
在一片依依不捨的送別聲中,蘇昊率領勘輿營官兵告別寧夏城,踏上了返回京師的旅程。
(第三部完)(未完待續。。)
397 一幅地
“《五行志》曰:君不思道,厥災燒宮。夫道者,敬天法祖,親賢遠奸,寡慾保身,賤貨慎德而已”
“陛下愛貴妃,當圖所以善處之。今天下無不以冊立之稽歸過於貴妃,而陛下又故依違以成其過,陛下何以託貴妃於天下哉”
“陛下試自省,果無慾耶,寡慾耶?語云:‘欲人勿聞,莫如勿為’。陛下誠宜番然自省,加意培養”
“#%*%^#^*%#&”
身著孔雀服色的蘇昊站在朝堂上,聽著一群大臣在引經據典、唾沫橫飛地辯論,只覺得無聊之極。在前世,他也不是沒有參加過冗長乏味的會議,但在那些會議上,他至少還能偷偷摸摸打個磕睡啥的。而在這朝堂上,有無數雙眼睛在無時不刻地找茬,如果被人發現他有什麼不敬的表情,只怕又有一番狂風暴雨般的批判要衝他而來了。
寧夏之役結束以後,蘇昊促成了寧夏衛與卜失兔、著力兔之間的合作,使大明的西北邊境獲得了難得的安寧,同時也為朝中的大臣們找到了一條生財之道。這些成績使他終於贏得了朝中眾臣的認同,大家不再計較他與宦官李龍之間的瓜葛。萬曆趁機給蘇昊提了官職,任命他為都察院的僉都御史,為正四品的官員,算是接近高層官員的邊緣了。
由於勘輿營在寧夏一役中的突出表現,兵部進一步擴大了勘輿營的編制,使其達到近五千人的規模。蘇昊以總兵官的身份繼續擔任勘輿營的主將,鄧奎則獲得了參將頭銜,擔任勘輿營的副將。
奉兵部的命令,勘輿營派出十幾支分隊,分赴九邊進行地圖的測繪工作。他們測繪出來的這些詳盡的分層設色地形圖對於鞏固大明邊防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勘輿營在外從事測繪,風餐露宿。條件十分艱苦。蘇昊到了現在這個級別,自然用不著事必躬親,跟著官兵們一起去摸爬滾打了。他帶著勘輿營的指揮部門回到京城,居中協調各種事務,與母親和韓倩、陸秀兒兩位夫人過起了安逸的日子。
回到京城之後,唯一讓蘇昊覺得不舒服的,就是作為朝廷官員,他必須參加每天的朝會。一開始,他還覺得能夠參加這種中央級的例會是一件很有成就的事情。等到上了朝之後,他才發現。每天朝會上大家爭論的話題,基本都是一些沒油沒鹽的無聊瑣事。大臣們與其說是在商討國家大事,還不如說是在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