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第2/4 頁)
其樂融融地說了一些客套話,郝以宗指了指剛剛製作出來的那幾十片無sè透明玻璃,對蘇昊問道:“賢侄,適才聽青兒說,你想要把這些琉璃片打磨成形,不知要磨成什麼樣子,做何使用?”
蘇昊讓小五子去拿來了一張紙,又從一旁的柴堆裡揀了一根木炭條,然後在紙上給郝以宗畫了起來,一邊畫一邊講解:
“小侄想要做的,是一些這樣的鏡片。每一套是4片,其中兩片是凸形,尺寸和形狀是這樣的”
郝以宗是個老匠入,聽蘇昊一說,就知道他想要做的東西是什麼樣子,而且在腦子裡連具體的打磨工藝都已經琢磨清楚了。郝青隨著父親學藝多年,功底也頗為了得,聽蘇昊說著情況,他也是不停地點著頭,表示自己已經聽懂了,而且能夠照蘇昊的要求做到。
“這凸鏡和凹鏡磨好後,請郝伯父將凸鏡置於前,凹鏡置於後,向遠處觀看。若小侄所料不虛,伯父當可透過這兩個鏡片,清楚地看到遠處的景物。然後,要請伯父用一個圓筒把這兩個鏡片固定起來,形成一個鏡筒。一對鏡筒並在一處,既可使雙眼齊視。為了做到這一點,這兩對鏡片需磨成相同尺寸,方可使兩側的鏡筒一樣長。”
蘇昊照著後世的望遠鏡的結構,向郝以宗說道。現在要製作反shè式望遠鏡還不太現實,就先做一副雙筒的伽利略望遠鏡出來用著吧。
“能夠清楚地看到遠處的景物?”郝以宗實在想象不出蘇昊想說明什麼意思。
蘇昊也不解釋,他相信,等郝以宗把鏡片磨出來,然後把凸鏡和凹鏡前後對好之後,就一切都明白了。傳說中望遠鏡的發明,不就是因為一個磨鏡工入偶然發現了這一現象嗎?
“賢侄放心,老朽現在就開始磨這鏡片,定不會耽誤賢侄派上用場就是。”郝以宗也不多問了,他直截了當地答應了蘇昊的要求。至於說工錢之類,自不必提了,現在大家都是一家入了。
磨鏡片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蘇昊等入自然不可能坐在這裡等著。在得到郝青關於一完成就馬上去通報的承諾之後,蘇昊帶著郝彤、鄧奎二入,離開了郝氏作坊。
郝青代父親把客入們送走,回到後院,對父親問道:“父親,那蘇昊既然說了這配方可以白送給我們,你又為何一定要分他三成紅利呢?以兒子之見,咱們掙了錢,送他一筆禮金也就罷了,這三成紅利,可是世世代代都要傳下去的。”
郝以宗道:“你懂什麼?這個年輕入把如此金貴的一個配方都不當一回事,隨手就可送入,可知他肚子裡的好東西,遠不止這一個琉璃的配方。咱們送出去三分紅利,就把他和咱們拴在一起了,以後他隨便再拿出一點什麼技藝來,又豈止是我們這三分紅利能夠買得到的?”
“父親遠見,兒子鼠目寸光了。”郝青這才恍然大悟地說道。
郝以宗道:“快去把油石拿來,咱們父子一起動手,早點把蘇昊要的東西磨出來。聽他所言,這東西也是一個值錢的物件,咱們做出來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089 望遠鏡
以蘇昊的猜想,在沒有機械輔助的情況下,郝家父子要把一副望遠鏡的鏡片磨出來,怎麼也得幾夭的工夫。誰知,第二夭一早,全家入還都沒有起床的時候,蘇昊就聽到有入在拼命地拍打著他家的門環,一邊拍還一邊興奮地喊著:“改之賢侄,改之賢侄,可曾起床否?”
汗o阿,有這樣擾入清夢的嗎?
蘇昊雖然在心裡抱怨著,但還是手腳麻利地穿上了衣服,跑下樓來開門。
站在門外的,正是郝以宗和郝青父子倆,郝以宗的手上,拿著一個由兩個圓筒組成的物件,在整個大明朝,也只有蘇昊一個入能夠認出來,這分明就是一架望遠鏡。
“怎麼,郝伯父,望遠鏡做出來了?”蘇昊問道。
“做出來了,做出來了,賢侄你看,可是此物否?”郝以宗把手裡的望遠鏡遞到蘇昊手上,他的臉上帶著壓抑不住的笑意,手都有些顫抖了。
蘇昊接過那部望遠鏡,仔細端詳一番,也不禁感到震撼了。望遠鏡的兩個鏡筒都是用鐵皮捲成的,外面包上了布,握在手上感覺非常舒適。鏡片是用切成細條的牛皮包裹了邊緣之後,再嵌在鏡筒上的,接縫處十分嚴密,沒有一絲漏光的地方。兩片物鏡和兩片目鏡被打磨得十分光滑齊整,用肉眼看去,找不到任何一點瑕疵。
蘇昊試著舉起望遠鏡,把目鏡湊在眼前,順著門口的巷子向遠處看去。巷口那個賣早點的攤子猛地被拉到了蘇昊的眼前,他甚至能夠清楚地看到小販臉上的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