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第3/4 頁)
幷州地面這個大宴席還在繼續下去。'奇·書·網'
不過在另一方面,在董卓離任之後,這幷州受到夷狄的sāo擾,似乎也漸漸頻繁了起來,這段時間裡,可謂是叫治下百姓怨聲載道。
不過好在這丁原練得好兵、領得好將,每次都能夠將這些夷狄打退,甚至前段時間還將他們打怕了,好一段時間都不敢前來了。
而就是在這一次次的戰爭中,一個人的名字開始在這夷戎之地傳響開來,此人生得相貌堂堂,但天生神力,且武藝超群、猶善於馬戰,人稱為“飛將”,西漢有個“飛將軍”李廣,那是數十年抗擊匈奴、鎮守邊關打出來的名聲,而此人之勇,恐不下於李廣,在騎shè方面皆有所長,不過若論箭術,或許不及有“神箭手”之稱的李廣,畢竟他年齡尚輕、經驗尚有不足,而且其最善的兵器,既非弓箭,也非刀劍,乃是一杆方天畫戟,因其戟杆上加彩繪裝飾,又稱畫杆方天戟,是頂端作“井”字形的長戟,重四十斤,長一丈二,鋒利異常,堪稱神兵利器。
怎樣的神兵利器,用在不同的人手中,自然也會有不同的效果,但是這杆方天畫戟,卻是因其主人而也跟著聞名幷州。
幷州,呂布、字奉先,當今幷州刺史丁原麾下,任主簿之職,但每一場重要的跟夷狄的戰爭中,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或許沒有多少人見過他的真人,但在這地界兒上,只要是說上呂布或者是呂奉先的名字,恐沒有幾個人不認識的。
幷州是古州名,相傳大禹治洪水的時候,曾經劃分華夏域內為九州,幷州就是這九州之一,所謂的“九州地方”,便就包括了這幷州,可見這幷州歷史悠久。
不過名字是名字,幷州的具體地域範圍,到了漢朝的時候,和之前夏商周時候還是不一樣,而到東漢時,“幷州始治晉陽”,也就是以晉陽為其一州治首。
晉陽城,幷州治首、也是幷州境內最繁華最大的一座城池,幷州刺史丁原及其麾下縱橫北域的幷州軍便屯於此處。
丁原字建陽,“遷幷州刺史,任為騎都尉,屯河內”以來,力抗西域夷狄侵擾,功勞頗勳,其麾下更有驍勇善戰、在幷州大名鼎鼎的“飛將”呂布、張遼等一干猛將,可謂實力壯大。
而近日,丁原卻是在府上大開會議,會議上商討的,並非是什麼戰事,畢竟那些夷狄也是人,最近幾次被打怕了,也就收斂了一些,不敢輕易前來冒犯,而丁原召集麾下眾人來,商討的卻是關於此次洛陽求援、幷州方面卻沒有馳援的事情。
說起來,這丁原對朝廷也是忠心耿耿,也不是兩面三刀、見死不救的xiǎo人,斷不可能做出那種不忠之事,但是前段時間被夷狄糾纏著,也不知道對方發的什麼神經,一直拖著幷州的兵力,使得他想要分兵也是力不從心,畢竟洛陽還有其他的諸侯去救,更重要的是洛陽不是那麼容易會被破城的,而他也時刻關注著這方面的訊息。
洛陽與晉陽離得其實並不算遠,至少和幽州、荊州這些地方比起來要近得多了,但是沒有人、又根本chōu不開身,再近的距離也沒有用。
丁原坐於主位上,環視一圈眾屬下,當看到一個相貌堂堂、凜凜不可侵犯的青年男子的時候,眼中閃過絲絲欣慰,此人,正是丁原義子、幷州軍主簿、在幷州聞名遐邇有“飛將”之稱的呂布呂奉先是也,不過他們的這層關係,知道的人並不多,丁原並不希望呂布依靠和自己的關係,呂布自己也更願意獨立打出聲名來,當然如今,幷州早沒有人不知道呂布之名,夷狄那裡對這個名字也可以說是敬畏有加,一旦呂布所踏足之地,無不是風聲鶴唳。
漸漸地,呂布也養成了一股傲氣,而丁原對此只能是儘量的敲打一下呂布,希望他能夠醒轉過來,只是在這種會議上,他一般也不開口,也就沒有表現出什麼來。
“諸將,某方才所言的情況,想必大家都清楚了,如今就看皇天聖威,若要降下責罰,某一力承擔”他話還未說完,座下眾將紛紛起身,看上去情緒頗高。
張遼這時看了呂布一眼,呂布撫撫頷下短鬚,略顯擔憂的看了丁原一眼,對張遼點了點頭,他便當先道:“大人言重了,大人待我等如兄如弟,我等深受大人恩德,又豈是那種忘恩負義之人?如今大人之難,便是幷州之難,我等願與大人甘辱與共
“我等與大人甘辱與共”眾人齊聲應道。
丁原看來很是欣慰,但還是有些擔憂,就在這時,外面突然一聲通秉,帶著不加掩飾的歡喜:“大人,洛陽來信啦,洛陽之圍已解,逆賊潰敗四逃,被眾多勤王之師全力拿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