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部分(第3/4 頁)
權重,至少表面上是這樣的,背後家族放在他們這邊的“jī蛋”自然就更多了,支援力度加大,也使得他們除了本身的地位和職權之外,顯得更有底氣;就算是那如今基本被劉宏“流放”了的司空袁逢,所代表的可是四世三公的袁氏大家族,至少劉宏也不敢隨隨便便的就撤了他的職位,還保留著名義上的職位,而且其子侄袁紹和袁術兄弟也算洛陽當地俊傑,雖說不像是那曹cào如今已經受到重用,奔赴掃黃前線,眼看擇日就將平步青雲,但他們的潛力和底蘊都是很大的,誰也不敢輕易xiǎo視之。
再說那三公之下,還有九卿,分別是太常、光祿勳、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首先其中太常,掌管的是祭祀祖先的,由於古代人對於祖先和神鬼的敬畏之情,而且自漢武帝以來獨尊儒術之後,儒家的禮制思想也開始深入人心,漸漸使得這個位置顯得極為重要;第二位的光祿勳,指的則是皇宮以及一些洛陽城內一些重要mén府的護衛勘查工作的首領;然後的衛尉,是皇宮的衛兵司令,掌管的的是皇宮的治安和安全,皇宮裡面的禁衛、羽林軍,除了皇帝特殊的親衛,基本都由其掌控,算是一個洛陽城內相當有地位的武將,不過一般都是在皇宮處;太僕基本上相當於是皇帝的車伕,在狩獵的時候便為使喚,這個官職實際地位並不高,但與皇帝有著足夠多的親近機會,做得好的,更是能夠深得皇帝信任,象是西漢時候有名的有衛綰,原本便是漢景帝的車伕,後來甚至做到了丞相的位置,忝為漢武帝時候十三位丞相中的順序第一位,不過也是漢武帝時期在位時間最少的丞相之一,不過幸運的是他是自然死亡的;廷尉司皇城的刑律職,是首都最重要的掌管刑罰的官員,兩漢重要的酷吏,基本上都是在這個位置上做過的,如西漢的張湯、東漢很有名的“強項令”董宣,曹cào任北部尉時曾設五sèbāng,但和這些前輩比起來,恐怕還略有不如;大鴻臚則相當於是漢朝的外jiāo官,處理的是對外的一些事務,比如與西域各國的關係等,這個官職在西漢的時候非常重要,期間不少大鴻臚都很有名,在大漢朝與“外國”的jiāo流中起著十分重要的潤滑和調和劑的作用,地位也很高,只是現在來說,因為朝廷日益衰弱的影響力和控制力,而這個時候邊境匈奴等少數民族經過了近百年時間的休養生息,勢力也漸漸有了恢復,大漢朝在對外關係中,不再佔據絕對的主導地位了,這個官職顯然也是已經隨著世事變化而時過境遷、就不再顯得那麼受人重視,到了現在劉宏的時候,基本甚至相當於一個閒職了;宗正管理的是皇家家族事務,比如皇家的族譜、皇親國戚等等,在清朝的時候,也有一個類似的職務機構、宗人府,似乎更為有名;大司農,顧名思義掌管的是農業方面的官吏,因為古代重農抑商的政策,農為國家立國之本,受到了每一朝的統治者看中,因此其雖然實際權勢並不算大,但地位很高;最後的,少府掌管的,則是皇室的經費問題,相當於是皇家的管家婆的職務,掌管財政大權這一點,也確實不得xiǎo視之。
說是三公九卿,作為秦漢時期中央官僚體制的核心部分,但其實,真正實際的官僚制度中,當然不可能只有這十二位官員,就算是以等級和實權地位來說,除了同為宰相的三公,九卿裡面不少的官職其實根本是為皇帝服務的,而在如今的朝廷裡面,除了這正統的三公九卿,還有諸如武將方面的大將軍、驃騎將軍和車騎將軍,地位幾乎能夠和三公並列,當然太尉本身也算是朝廷的最高軍事統領,再有文官方面的“最高榮譽獎”的太師、太傅、太保三人,只是這三人一般很少參與正式的政事管理,更多的其實還是與皇帝和太子、皇子的教育問題的關係。
如今荀彧所在的位置,可想而知是多麼的低,他空有報效朝廷之心,卻也苦於投報無mén,尤其是如今這種國家危機時刻,有著超前意識的荀彧,自然能夠看得出來,在黃巾起義的後面,還隱藏著更大的危機,他也一直在尋找著能夠幫助漢室重整江山、與自己志同道合之人,此前一直與曹cào保持著良好的關係,甚至是在曹cào因為“五sèbāng事件”而被貶謫的時候,也沒有拋棄這段關係,也正是因為看中了曹cào的不凡,與袁氏兄弟相比,他顯然更加看重於曹孟德,雖然與這三人,他的關係都維持在一個不錯的層面上。
不過,在一個人的出現之後,他的心思也不由起了一些變化,這個人自然就是凌巴。
不管外人如何評價凌巴,在荀彧看來,凌巴是一個很有趣的傢伙,對,就是有趣。
無論是早些時候凌巴突然被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