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頁)
賞紛�潁�納⑻幼擼�指仙鍁懊婧鈾�┱牽�系型寺貳7追捉汕僱督擔���3000餘人,繳槍1000餘支。大本營表彰此役勝利。孫中山於7月《復鄧演達函》中寫道:“敵人來援惠州之軍已被張民達完全擊滅,我宜乘勝速下惠、潮,則廣東從此可靠太平,而北敵亦不敢再犯廣東矣!”
陳炯明退守惠州,調集叛軍,出擊並進窺廣州。8月23日,孫中山遷大本營於石龍,親自督師東征,命許崇智為中路指揮率部駐守博羅。
叛軍總指揮葉舉趁孫中山東征軍立足未穩之機,集中5000人,先行襲擊圍困博羅。許崇智本部堅守十餘日,傷亡慘重,糧盡彈絕,危城告急。孫中山急命第八旅前去解圍。張、葉接到命令後,分析敵情,決定採取“圍魏救趙”的辦法,命第十三團團長譚曙卿率全團猛攻叛軍後方據點平山,乘勝佔領淡水鎮,威逼惠州。叛軍只好從博羅分兵增援惠州。博羅守軍乘機突圍出擊,叛軍敗退,博羅之圍遂解。接著,乘勝追擊,配合友軍,於10月3日攻取博羅以北的重鎮河源,截斷了困守惠州之敵的水上交通。
張民達、葉劍英在參加圍攻惠州戰役中日夜賓士,歷時半載,打了許多苦仗硬仗惡仗,擊潰敵人數次進攻,受到許崇智的嘉許,報請大元帥給張民達師長記大功兩次。但是,各路討賊軍心懷異志。滇、桂軍無心戀戰,不但不積極進攻惠州,反而在叛軍攻擊下,節節敗退。致使孫中山大本營又不得不從石龍移設於石灘車站。11月12日,叛軍攻佔石龍,石龍滇軍、桂軍紛紛向石灘退卻,潰兵如潮。西路討賊軍總指揮劉震寰無法制止,也只好退走。這時,惟有張民達、葉劍英的第八旅和少數部隊抵擋敵軍,緊緊保衛著大本營。葉劍英告諭八旅官兵說:“我們無論如何要穩住陣腳,誓死保衛大元帥!”孫中山看到情況危急,親自出面阻止敗兵退卻。他在石灘車站上豎起一面大旗,上面親筆書寫八個大字“我在石灘,退者槍斃!”當時滇、桂軍有些官兵不聽命令,竟向孫中山乘坐的專車開槍,企圖奪路而走。孫中山鎮定自若,一直堅持不動。在這種混亂的情況下,張民達、葉劍英指揮部隊一方面阻止潰軍,保衛孫中山,一方面繼續抗擊叛軍,且戰且走,保護孫中山安全返回廣州。
蔣介石叛變革命(1)
三 蔣介石叛變革命、大革命失敗的危急時刻,葉劍英作出重大抉擇:堅定地跟著共產黨走,與蔣介石分道揚鑣,徹底決裂,積極策應南昌起義,參加領導廣州起義
人生貴有胸中竹,
經得艱難考驗時。
在北伐軍基本上消滅吳佩孚、孫傳芳兩大軍閥勢力,取得重大勝利之後,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決定遷都武漢。
1926年12月,到達武漢的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和國民政府委員,組成有共產黨員參加的臨時中央黨政聯席會議,代行最高職權。蔣介石反對遷都武漢,企圖在南昌另立中央,並開始同帝國主義、封建買辦勢力的代表密商,準備在北伐軍佔領上海、南京一帶時發動政變,公開反共。
中國上空陰雲密佈,一場充滿血腥與罪惡的政治大風暴即將來臨。
迎著反革命風暴,向蔣介石反戈一擊
1927年4月12日凌晨一時。
屠夫蔣介石醞釀已久的反革命政變的槍聲終於在上海打響。
蔣介石發動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使中國的政治風雲驟變,標誌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
當時,青年革命將領葉劍英得到蔣介石叛變革命的訊息,思想上受到了極大的震動,展開了激烈的鬥爭。他回憶說:
“寧漢分家以後,蔣介石說漢口反革命,武漢說蔣介石反革命,兩下吵。我對武漢沒有多少懷疑。但蔣介石還是總司令。究竟跟著誰走?那時沒人來,也沒電報來。我就自己看報紙,關上門,想了幾天,什麼問題都想到了。我想到自己年輕時立志為國為民做點事,參加革命後當了師長。那時師長每個月差不多都有二三萬元收入。二三萬元不少了,十個月就是二三十萬,公公道道,做二三年師長就是個百萬富翁。如果只是為了個人,跟蔣介石走,至少可以做大官。但是,蔣介石在上海屠殺工人,屠殺群眾,變成了十足的反革命!一個革命,一個反革命,陣線已經很分明瞭。參加革命,還是反革命?想了想,只有革命才有出路。”
葉劍英在新編二師,與左派軍官和幾位知心朋友商量,決定逆流而上,打出革命的旗幟,反戈一擊。他親自起草了一份“反蔣”的電文,然後召集全師軍官開會,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