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頁)
供了良機。另外,把第90輕裝師和偵察部隊遠遠地派到阿德姆去,也是錯誤的。儘管這一行動在英軍後方地域引起了混亂,但畢竟是力不從心,不能取得什麼決定性的戰果,而且分散了突擊兵力。
英軍第8集團軍編有兩個軍:由戈特將軍指揮的第13軍和由諾里將軍指揮的第30軍。第13軍轄南非第1師和英軍第50師,這兩個師扼守賈扎拉防線的北段;此外,還轄有防守託卜魯克的南非第2師和印度第9旅(印度第9旅的一個營防守阿德姆據點)。該旅還配屬有第1坦克旅和第32集團軍屬坦克旅,負責直接支援賈扎拉防線北段的防守部隊。
第30軍轄第1裝甲師(第2和第22裝甲旅,以及第201警衛旅)、第7裝甲師(第4裝甲旅和第7摩托化旅)、防守比爾哈凱姆的“自由法蘭西”第1旅、防守古比井的印度第29旅以及戰鬥開始前剛剛調到這裡的印度第3旅。印度第3旅的任務是在比爾哈凱姆東南建立一個新據點。第201警衛旅防守騎士橋據點;第7摩托化旅除在比爾哈凱姆以西組織偵察警戒外,還在雷馬特建立一個據點。
第1裝甲師配置在卡普措小道兩側。南邊是第7裝甲師,任務是準備抗擊迂迴比爾哈凱姆的進攻部隊的突擊。這種配置是符合坦克戰的基本原則的,就是說,不要讓佔領防禦陣地的步兵兵團來控制裝甲師,而要讓裝甲師脫離步兵,可以自由地實施集中兵力的反擊。但是,英軍卻把第201警衛旅束縛在騎士橋據點的防禦陣地上,以至該旅在整個戰鬥中都無法支援第1裝甲師,只侷限於完成一種固定的任務。第7摩托化旅無疑也是一支機動部隊,但也被分成若干獨立縱隊行動,不能與坦克協同作戰,因而在使用上未見成效。摩托化旅是裝甲師的一個組成部分,只有與裝甲旅密切協同,才能發揮其應有作用。
奧金萊克5月20日給裡奇的信件中,判斷我們很可能沿卡普措小道發起進攻,但是他也沒有排除迂迴比爾哈凱姆的可能性。這為總司令提醒裡奇要在卡普措小道兩側集中使用兩個裝甲師,他說:“如果敵人從南翼迂迴,實施主攻,從地圖上看,還不能說我們的部隊的配置是過分靠北了我考慮,舉足輕重的一招是,你不要破壞任何一個裝甲師的完整建制。他們的戰鬥訓練都是以師為單位進行的,我希望,他們也要以師為單位進行戰鬥。諾里應以軍長的身份指揮這兩個師。這樣,他掌握著兩個部隊,就可以發揮靈活機動的長處” ' 注:見奧金萊克著:《派遣》。 ' 。
奧金萊克的見解是很高明的,因為在騎士橋和哈馬特井之間集中兩個英軍裝甲師,可以使第30軍既能有效地抗擊沿卡普措小道實施的突擊,也能抗擊從比爾哈凱姆實施的迂迴攻擊。當然,也可以把第7裝甲師配置在古比井,以便由翼側攻擊實施迂迴的非洲軍,而第1裝甲師也可在哈馬特以東進行阻滯作戰。這兩種辦法看來都是很妙的,但是我懷疑英軍裝甲師的訓練水平是否能適應這樣的機動作戰。不過,在這樣的情況下,第8集團軍如能採納奧金萊克提出的既簡單又合理的辦法,將會取得很好的成果。
但是,裡奇沒有采納這些建議。結果,5月27日,他的裝甲旅一個一個地先後投入戰鬥的,無論是軍部,還是師部,都沒有控制住整個戰鬥。
進攻
5月26日,我坦克部隊向羅通達塞納裡以東的集結地域開進。士氣高漲,喀新風 ' 譯者注:埃及從3月下旬至5月初為時50天的乾熱南來風。 ' 掀起的濃密沙塵來得正是時候,因為他可以掩護我軍的行動。當天下午克魯韋爾叢集向賈扎拉防線開進,並對南非和英軍陣地進行了猛烈的轟擊,我們是想給敵方造成一種假象,即我們對這一地區將發起強大攻勢。
天黑以後,隆美爾率領非洲軍,在明亮的月光下,浩浩蕩蕩的向前開進了。這支擁有幾千輛車的縱隊的行動,經過了非常周密的準備。行動的方向、車間的距離和行駛速度都進行了精確的計算。用汽油罐製成的暗光燈指示著行軍路線。非洲軍各團經過仔細維護的車輛向比爾哈凱姆東南的加油站快速前進。隆美爾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當他驅車出發時,他處於“高度緊張”狀態。的確,整個非洲軍的將士都拼命去戰鬥,並充滿勝利信心。
當時認為,非洲軍此舉完全出乎英軍意外,因為沒有敵方偵察部隊活動的跡象。但是,後來才知道,當時南非第4裝甲車團正以直接觀察監視我軍行動,並將詳細情況報告給第7摩托化旅和第7裝甲師師部。不過這些報告似乎並沒有起多大作用,因為當我軍坦克拂曉發起進攻時,未遇有組織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