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頁)
家磺宥���
然而,就在五月十三日早晨,情況對第1步兵團來說似乎不妙。法軍炮兵已進入戒備狀態,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招致了敵人炮火的襲擊。這時,德軍的炮兵還在被堵塞的道路上,不能按時進入陣地。無論是工程兵,還是大部分工程器材,都沒有運到河邊。所幸載有摺疊式橡皮舟的汽車已來到了步兵團,儘管部隊不得不在沒有工程兵支援的情況下自己使用這些器材 ' 注:這說明步兵同其它兵種進行多方面合練是很重要的,第1步兵團的情況就是一例。 ' 。巴爾克上校派一名聯絡軍官到軍部請求航空兵給予最大限度的支援,並且指出,如果不消滅法軍炮兵,進攻則無成功希望。敵軍的火力正力圖干擾我軍的一切行動。
約莫中午時分,空軍出動達一千架飛機,以密集的編隊發起突擊。“斯圖卡”轟炸機的猛轟使法軍炮兵完全沉默下來,再也恢復不了元氣。巴爾克上校留下的印象是,炮手們棄炮而逃,簡直無法再把他們召回到炮位上來。法軍全面停止射擊,對德軍步兵團計程車氣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幾分鐘以前,大家還設法躲避在狹長的塹壕裡,現在呢,沒有一個人再想去隱蔽,這時想把士兵們收攏反而不可能了。摺疊舟已經拖到岸邊,士兵們上了船,這時能清楚看到五十碼以外的法軍掩體。部隊在航空兵掩護下渡河。航空兵突擊十分猛烈,甚至沒有人理會到,他們是在沒有炮兵支援的情況下渡河的。渡河以後,一切都按計劃行事。日落時,步兵團已在繆斯河南岸佔領了若干制高點。法軍在我航空兵襲擊下早已暈頭轉向,抵抗是很無力的。而為了這一仗,巴爾克屬下的每個分隊都進行了好幾個月的演練。
當晚,巴爾克上校決定擴大橋頭陣地,並繼續向繆斯河以南六英里以外的謝沃什挺進。這是一個非常大膽的決定。無論是炮兵、坦克,還是反坦克火炮,都還沒有調上來。在持續不斷的、猛烈的航空兵襲擾之下,繆斯河上架橋工作進展緩慢。巴爾克擔心,小小的橋頭陣地難以守住,於是,他不顧士兵的疲勞,毅然決定向法境縱深推進。經過六英里的夜行軍,未遇抵抗就拿下了謝沃什。
五月十四日早晨,出現了一場危機,這是巴爾克自找的。法軍的一個裝甲旅在低空飛行的飛機支援下進行了反衝擊。所幸的是,法軍倉促發起這樣的反衝擊,也並不那麼得心應手。他們的坦克行動緩慢又笨拙,而當他們發起攻擊的時候,我們的反坦克炮也已經隨第1裝甲旅的先頭部隊到達了。這次交戰短促而激烈。法軍的反擊真是有勇無謀,沒多久,他們的近五十輛坦克就毀在戰場上了。法軍裝甲旅的通訊裝置是很差勁的,而我們的坦克部隊卻擁有新式的無線電裝置,這在機動作戰中是一種顯然的優勢。法軍陳舊的飛機在我步兵團機槍火力打擊下,損失慘重。
在戰鬥過程中,以及在強渡繆斯河和渡河前的幾天裡,古德里安將軍一直和先頭部隊在一起,巴爾克可以隨時親自向他請教。
色當之戰在坦克戰的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當時,人們習慣於在步兵部隊和坦克部隊之間劃一明顯界線,這種理論證明是站不住腳的。如果在強渡繆斯河時,巴爾克上校屬下配有坦克的話,事情就會好辦得多了。五月十三日夜裡就可以只讓坦克渡河,不必讓步兵在沒有坦克的支援下渡河。若法軍的反擊行動稍微快一些,步兵團的處境就很危急了。然而,當時人們認為把坦克配屬給步兵是不明智的,坦克旅應當完整地保留下來用於實施決定性的突擊。色當之戰以後,坦克和步兵開始用在混編的戰鬥群內。編成戰鬥群的作法,體現了自有戰爭以來就有的一條古老的作戰原則,即將各兵種集中使用於同一時間、同一地點。
法軍在繆斯河一線的抵抗被粉碎了。他們的河岸陣地由只有少量反坦克炮的二線部隊防守。在飛機的俯衝轟炸之下,法軍士氣渙散。雷哈德將軍的兩個裝甲師在梅濟埃爾以北的幾個地方渡過繆斯河;霍特的坦克軍在迪南渡河,完全出乎法軍的意外。五月十四日,古德里安的坦克軍在色當以西和以南擴大了橋頭陣地,並擊退了法軍第3裝甲師的多次反擊。戰鬥異常激烈,一些重要制高點都多次易手。
五月十五日,德國最高統帥部發了“神經”,令各坦克軍停止前進,直到在克列斯特坦克群后邊慢慢跟進的第12集團軍的各步兵師作好對南翼掩護的準備以後再繼續前進。但在前線對情況瞭如指掌的坦克軍、師的指揮官們卻認為,如我們繼續西進,敵人就來不及採取對策,我們即可穩操勝算。由於前線指揮官們反應強烈,上邊才允許他們“擴大橋頭陣地”。五月十六日,克列斯特坦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