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部分(第1/4 頁)
楊子璐聞言,當即罵道:“寡人也知道不樂觀了,你就給寡人說勾踐的兵力有多少,到了那裡。”
都陳見楊子璐開罵,立刻縮了縮腦袋,不過多言了,點頭哈腰道:“是是現在越軍分作兩路,一路是巢縣,乃勾踐那賊子統率,有大概五千人。並沒有移動,大概是防備昭關處的貴國大軍襲擊越軍的側翼。另外一路則是由越國上將軍范蠡統率,約莫有一萬人。原本偷襲庸浦的軍隊就是范蠡統率的,當時范蠡只有七千人,范蠡在偷襲了庸浦後,就北上到巢縣和勾踐那賊子匯合。在巢縣休整了一天後,就和勾踐分兵,朝舒縣出發。在巢縣勾踐給他補充了些士兵,這才有一萬人。現在范蠡正率領這一萬越軍在猛攻舒縣,值得慶幸的是舒縣現在還在我們手上。”
楊子璐聞言奇怪了,他記得舒縣一帶並沒有多少兵馬。加上這些人都投降過一次的人了,讓他們再投降勾踐,應該沒有多少心理負擔啊,怎麼能夠守得住的?
看到楊子璐臉上疑惑的神色,都陳解答道:“漢侯可是奇怪舒縣怎麼守得住?”
楊子璐並沒有掩飾,很直接的點下頭說道:“以你們的人品,在沒有足夠的兵力下,棄守舒縣就算不錯了,哪怕舒縣投降勾踐,寡人也不奇怪。莫非舒縣的縣令乃大將之才,能夠守得住范蠡的進攻?”
都陳尷尬的一笑道:“這個漢侯說的有點直接了,我們還沒有那麼不堪的。”
“難道不是嗎?”楊子璐說的可不客氣,在楊子璐看來也沒有必要客氣。因為這些人之所以投降楊子璐,大部分都是衝白公勝的名頭去的。所以在楊子璐看來,以後這些人,至少大部分都要被漢國的官員所取締,所以不用給他們什麼面子,更不用如何拉攏,當然有能力的例外。
都陳訕訕然道:“漢侯真乃君子真君子”
楊子璐嘴角扯了下,對都陳的馬匹不以為意。
都陳也索性攤開來說了:“舒縣縣令並非是什麼名將之才,只是和他的出身有一定的關係。舒縣的縣令雖然叫舒叔鬥,但其祖上乃(楚)平王之子,因為祖上乃庶出,這才分出王族,落戶到舒縣,改氏為舒。算起來他的父親和勝乃堂兄弟,他見到白公勝都要稱上一聲伯父。”
楊子璐聞言,明白了,哦原來這傢伙是王族出身。以血緣親疏來到建立的勢力,雖然有眾多缺點,但有一點是不可否認的。舒叔鬥這些王族出身的官吏,大部分都要比非王族出身的官吏要死忠於楚國。
這也和他們出身王族有很大關係,假若越國滅了楚國,他們這些王族出身的人有可能得到任命嗎?不可能第一個清除的就是他們,殺頭倒不一定,但貶為庶民、流放之類的處理是肯定的。即使投降了,也不見得可能得到重用,誰不怕他們有一天,忽然舉起反旗,拿他們的王族血脈做問題啊
都陳猶豫了一下接著說道:“還有另外一個原因。當初葉公在舒縣、潛縣、桐邑(現安徽頹)一帶駐紮了六千兵馬。本來按照漢侯你的命令,要調三千人到夏汭一帶整編的。但舒叔鬥他們串通在一起,說士兵都逃跑了兩千人,只能夠擠出一千人,接著就捉了些囚犯、地痞湊了個**百人,送了去漢侯那裡。所以現在舒縣大概有三千士兵,加上原來的縣邑兵,大概有四千人左右。再徵召城中的民夫,依託城牆,要守住舒縣不是問題。”
楊子璐聞言,點點頭,當初這件逃兵案他也知道,不過沒有時間去處理就放過了。卻想不到舒叔鬥他們如此大膽,但今天卻一定程度上幫助了自己。因為這才是舒叔鬥能夠守得住舒縣的真正原因。
否則舒叔鬥就算有一片忠心,憑藉著二千人,想要守得住一萬越軍,就得比對方要聰明,用智慧來到彌補兵力上的不足。但別忘記,一萬越軍還是范蠡統帥的,你想耍計謀,在范蠡面前最後恐怕得到的不過是偷雞不成蝕把米的結果罷了。
至於這幫傢伙準備留著六千人,估計是算計自己。看來自己小看了楚國人了,他們又豈是會沒有人
,自己是藉助白公勝的名頭來到侵吞楚國的意圖呢原來這玄國投降的傢伙早有準備了,我就說白公勝和石乞他們怎麼對自己派兵駐守不聲不吭的。
看來白公勝他不是
不聲不吭,而是暗中早
留下棋子,儲存下了一批
,準備日後打自己一個措手不及。而現在白公勝雖然死了,恐怕這份
估計是由石乞接手了,說不定王孫燕也知道。
而且可以肯定,舒叔鬥他們不是白公勝和石乞他們手中唯一的棋子,肯定還有其他人。不過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