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頁)
和艦隊的調動。
儘管這個任務很艱鉅,但是有些因素卻把它變得簡單了一些。首先,根據“超級機密”的情報,德國人顯然沒有關於英帝國各軍的實力及部署的準確情報,儘管他們對美國的這些情報瞭解得不少。德國最高統帥部一貫過高地估計英國實力,往往比實際高出百分之二十到三十,而且相信英國在近東有兩個軍——第九軍和第十軍,其實它們比旅大不了多少。其次,根據“超級機密”和英國情報局搞到的情報,根據“黑色樂隊”派往美國和英國政府的特使講過的情況,根據蘇聯人對德國戰鬥序列作出的估計,對德國各軍團的兵力和部署也有了最為詳盡的瞭解。同樣,這些情報來源還揭示出希特勒對於他的帝國的邊緣地帶受到的威脅是多麼敏感。這些地區包括:挪威,巴爾幹地區及其“腋窩”(穿過亞得里亞海頂部的朱利安—阿爾卑斯山的盧布林雅那山峽),希特勒視為東南歐外堡的愛琴海諸島,還有可能拋棄其中立立場投向盟國的土耳其。同樣重要的是,倫敦監督處的人很快就意識到,希特勒的軍事戰略觀念使他特別容易上鉤。他的全部思想都是以必然保衛德國本土為原則,如果他覺察到歐洲要塞周圍任何一個地方要發生危險,他就會立刻動用他的後備力量加緊增援。這樣,就可能誘使他犯下兵家之忌:處處欲顯其強,實由處處虛弱。
然而希特勒並不是不懂戰略的,他能夠異常迅速地識破騙局,但是倫敦監督處知道他的情報部門給他乾得很糟糕。自從他在1940 年和1941 年取得初步勝利以後,歷史上再也沒有一個統治者象這位“元首”這樣“耳目”不靈了。到1943 年,英美的聯合間諜組織已經大體上使諜報局和黨衛軍保安處在日耳曼帝國邊界以外的地區安靜下來了。希特勒的密碼無線電情報機構仍舊工作得很好,有時還極其出色,特別是在海上,但是更加卓越的盟軍無線電防禦系統先是掩蓋了阿拉曼的進攻。後來又成功地使希特勒得不到任何關於盟軍兵力和意圖的準確而又相互一致的情報。此外,他的空中偵察還經常受到盟軍空中優勢的限制。至於他的情報分析部門,那些人技術很高,也頗具慧眼,但卻因兩大缺陷而受到限制,他們的情報來源不可靠,也不準確,而且即使他們真的設法作出了正確的分析,希特勒也寧可相信“可信賴的”——即黨的估計,而對它們不屑一顧。德國外交部門也沒有為希特勒好好效勞。無論他在英國和美國有些什麼情報來源,這些情報來源統統都牢牢攥在英國反情報局或美國聯邦調查局的手心中。最後,還有那個“超級機密”,它可以偵探出希特勒對盟軍方面走漏的任何風聲有什麼反應。
倫敦監督處還有一大有利因素:英國出色的商業、軍事及外交的通訊聯絡系統。這些遍佈全球的通訊網使倫敦監督處能夠迅速、安全、可靠地下達命令,並做到立竿見影。這就是說,假如在里斯本的外交界有意散佈了一件虛構的事情,那麼華盛頓的某個政治行動、斯德哥爾摩的某段新聞報道、敘利亞—土耳其邊境的一次軍事行動、馬德里一次深思熟慮的洩密事件、開羅的一個謠言、以及馬德里某位高階指揮官的宣告,都會來證實它。透過這些聯絡網(建立這些聯絡網是為了統治英帝國),比萬就有辦法隨意敲響他的鐘琴,奏出各種曲調。
但是比萬和倫敦監督處的人懂得,只有對盟軍自己的情報嚴格保密,他們那些計謀才能生效。要想詐騙成功,最根本的是一言一行都要謹慎,要一致。一篇魯莽的宣告,一次錯誤的行動,一個被破譯的密碼——任何一個錯誤都會使騙局暴露無遺。如果發生了這種情況,德國人就可以根據假象的實質判斷出真實情況,正確地部署其兵力,給盟軍意想不到的打擊。為了保密,盟軍的真實意圖只能讓極小一批盟軍指揮官知道。簡而言之,為了欺騙敵人、有時也需要迷惑朋友。
詐騙戰要獲得成功,還要求所有有關人員和機構不折不扣地服從倫敦監督處的指示;而這一點,倫敦監督處就發現不大容易做到,特別是美國人,在好幾個重要場合,當給美國人的命令中不能說明理由時,美國人就提出過疑問,甚至置之不理。美國的下級戰場偵察員最常出這種岔子。雖然上層的盟軍情報機關中,首腦人物為打敗德國的情報機構這唯一的目標而團結起來了。在較低的級別中卻有時出現危險的分歧。在有些情況下,各個政府的特工人員之間會出現緊張的對立局面,甚至同一政府領導下的不同情報機關的特工人員之間,也有這種情況。
把間諜派到戰場上,不僅是為了盟軍的一般利益,而且也是為了他們的政府的特殊利益。特別是在有英蘇兩國間諜捲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