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第3/4 頁)
有山越民大叫起來,“快看。”
其他山越民順著他指的方向看去,就見谷口兩側的密林中,一隊隊官軍衝了出來,迅速在谷口前的空地上列陣完畢,然後開進了谷中。
這下子,所有山越民臉色都變的難看無比。都明白上了官軍的惡當。
叫渾身的山越民頭領更是氣的臉如黑鍋。死死地望著官軍開進谷中,卻沒奈何,拳頭捏的咯嘣直晌,好半天。才從牙縫裡崩出一個字來。“走!”
很快。數百山越民翻山越嶺而去,走得一個不剩。
大半個時辰後。
七千餘大軍有驚無險的穿過深谷,稍事休整後。繼續向大山中開進。
次日。
徐晃在一處斷崖下再次大破堵截的千餘山越民,斬首數百,餘者或逃或降。徐晃率軍趁勝追擊,連拔數個小部落,並於三日後踏平山中最大的一個山越部落。
自此,零陵郡內的山越亂民被平定。
徐晃強驅山越民下山,安置在營造一帶耕地屯田。
約十日。
徐晃率軍東進,出南平北上客嶺山,再次大破桂陽境內的山越亂民。
半月之內。
徐晃大軍連戰連捷,連拔山越十餘寨,斬首近千,俘上萬。
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山越之亂就被徹底撲滅。
十二月中。
周堅納蒯良之計,劃營浦、營道、泠道、南平、臨武、桂陽、謝沐七縣置山越郡,以蘇風為山越太守,安置荊州境內的山越民在七縣落戶生根。
蘇風是周堅到南陽後,對陳方的學生考核時最優秀的學生,這幾年先後在南陽郡府及荊州刺史府任吏,已經磨礪的十分沉穩,具備了獨擋一面的能力。
周暉和和其他的周氏族人一樣,從宗族的角度出發,對荊州本地士族門閥的使用報有很強的警惕心,最放心的周堅讓陳方收容的寒門讀書人。
這些出身貧寒的讀書人一來對周堅忠誠度極高,二來沒有盤根錯節的利益關係,不像一些士族門閥那樣根基深厚,就算掌握了權柄,也翻不起什麼大浪來。
況且蘇風經過這幾年的磨礪,也確實具備了獨當一面的能力,才堪大用。
因此,周暉在周堅徵求意見時,就極力推薦了蘇風。
今年的冬天格外地冷。
剛剛進入正月,各地就下起了大雪,連荊揚地區都不例外。
河北、中原、關涼、揚州等地百姓凍斃無數,連年的軍閥征戰,大量的青壯勞力被徵召入軍,農牧業和手工業生產遭到嚴重破壞,百姓辛辛苦苦勞作一年,大半的收成卻要上交給官府,實在已經不堪負重,糧不足以過冬,衣不足以禦寒。
在這個寒冷的冬天,幾乎每天都有百姓在飢寒交迫中死去。
縱然是正在極力治理內政的曹操和袁紹等人,也不可能在短短一年內解決治地千瘡百孔的糜爛局面,只能步履維持的咬牙硬撐,欺盼這個該死的冬天儘快過去。
大雪封路,天下難得地出現了短暫的安寧與平靜。
就連孫堅也率軍退回了壽春,無法再繼續攻下劉表。
大雪斷斷續續,下了整整一個月,快到二月時,才算停下。
百姓中有一種說話,雪下的越大,來年的收成越好。
或許只要能熬過這個寒冷的冬天,明年的莊家收成應該會十分可觀。
武關。
徐榮站在軍營外面,看著兵卒們瑟縮在破爛的軍帳中凍的瑟瑟發抖,眸子裡流露出難以名狀的悲哀,昔日驍勇善戰,威震天下的涼州軍沒有死在戰場上,卻死在了這場大雪中。
短短半個月時間,已經有上千人在寒風中長眠,再也不曾醒來。
兩年時間,麾下的一萬大軍一再減員,已經只剩下了不到六千人。
許多兵卒無法忍受這種等死的日子,先後離開了軍營,各奔東西去了。
徐榮並沒有阻攔,他沒有割據稱王的野心,失去了效忠物件,如果不是放不下麾下追隨他征戰多年的兄弟,他也早就離開了軍營,又豈會在武關一守就是兩年。
兩年過去了,一萬大軍還有六千守在武關,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也充分說明了徐榮在西涼軍中的威望。
如果換了是其他的西涼將領,在這種看不到任何希望,有了上頓沒下頓的煎熬中別說堅持兩年,就連三個月都堅持不下去,士兵們就會逃的一乾二淨。
徐榮從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