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第1/4 頁)
不甚清楚,但兩郡在這件事上處置不當是肯定的,否則荊州境內的山越民一直不曾發生過叛亂,為何偏偏在這個時候造反。”
周堅起身在堂下來回踱了一陣,目露殺機道:“張羨和韓玄這兩個蠢貨,本將軍一再告誡他們,處理這類問題,一定要用懷柔手段,沒想到這兩個蠢材還是將本將軍的話當成了耳邊風。若非攻略西川在即,本將軍定要好好懲治這兩個蠢材。”
戲昌道:“主公,需得儘快平定山越之亂。”
周堅道:“零陵、桂陽兩郡山越之兵不過數千,不足為慮,只需譴一將統八千兵馬往討即可,志才以為何人可領兵前往?”
戲昌想了想,道:“昌以為徐晃將軍可勝任。”
周堅道:“罷了,派快馬傳令徐晃領兵八千討平山越之亂。軍資糧抹需如數調撥,務必在三個月內討平山越之亂,為明春對西川用兵掃平障礙。”
“昌,領命。”
戲昌答應一聲,即刻下去安排。
豫州。
劉表納荀攸之計,命吳巨領軍五千出梁國,截擊孫堅糧道。
孫堅率軍猛攻平輿,半月不下,為免糧道有失,只得引軍退守汝陰。
九月末。青州曹巾聚眾三十餘萬。再次殺進兗州。
曹操聞訊後不敢怠慢,連忙親率兩萬大軍北上迎擊青州黃巾叛軍。
兩軍戰於太山,黃巾叛軍勢大,曹操難攖其鋒。亦不願與曹巾叛軍死拼。遂引軍退守巨平以北二十里處下寨。扼守險要,阻截黃巾叛軍下山劫掠。
與時同時。
徐晃奉周堅將令領軍八千出襄陽,南下零陵、桂陽徵山戰。
十月初。
大軍進至營道。一戰擊破盤踞在營道的數千山越亂民,收復營道。
次日。
徐晃留下五百兵卒守城,率大軍進入九疑山,追擊山越亂民。
狹窄的山道上,七千餘步卒正在只能容兩人並行的小道上艱難前行,抬頭入眼所見盡是險峰絕壁,下方則是深達千丈的險谷,令人望之生畏。
七千餘人呈一字長蛇之陣,前後拉開近三里長。
“不要害怕,不要望下面,只管往前走。”
徐晃威嚴厚重的大喝聲在山谷中迴盪,只震的群山回林,獸驚鳥飛。
在這樣的山道上行軍,實在太過危險。
一旦被人從上方伏擊,七千餘大軍頃刻間就會灰飛煙滅。
徐晃當兵多年,素來嚴謹,絕不給敵以可趁之機。早在大軍開進山中時,徐已經尋了數十名當地嚮導,又派出斥侯跟著這些附近的山民遍探方圓十里,以防中了埋伏。
翻過這座山嶺,前方又是一座深谷。
徐晃站在谷口地高之處,看的直皺眉頭。
如此複雜的地勢,光是行軍就已經這麼艱難了,這還怎麼打仗。
好在深谷外面的地勢相較而言還算寬闊,能夠讓七千餘大軍集結起來。徐晃當即下令大軍在谷外集結,又派出斥侯前往深谷中刺探敵情。
然而大軍尚未集結,徐晃就從兩側的山崖上看到了出沒的人影。
很快,轟隆隆的巨響聲中,谷中有淒厲的慘叫聲響起。
不多時,幾名斥侯狼狽地逃了出來,卻是少了三人。
其中一名斥侯隊長道:“將軍,兩側山崖上有埋伏,弟兄們還沒到谷底,就被該死的山越亂民扔下的石頭給砸死了三人。”
“知道了,你且退下。”
徐晃揮了揮手,濃眉卻深深地皺了起來。
深谷兩側的山峰都是絕壁,根本就攀不上去。很顯然,山崖上埋伏的山越民是從深谷的另一側爬上去的。
這些山越民留在上面,只要多搬幾塊石頭,徐晃的七千餘大軍就別想過去。
如此險地,可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徐晃一邊皺著眉頭想辦法,一邊下令大勞就地紮營歇息。
在谷口亂了一陣,忽然心靈一動,當即大聲喝道:“來人。”
有小校急上前拱手道:“將軍有何吩咐?”
徐晃沉聲道:“速帶三百弟兄去扎草人,務必在三日之內紮上兩千具草人,兩譴人下山尋上百頭弩馬或毛驢,就地伐木造百輛大車,不得有誤。”
“這,扎草人幹什麼?”
小校不解,吃聲問道。
徐晃冷然道:“不必多問,速去準備。”
“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