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第2/4 頁)
為一屯,設都伯;兩百人一曲,設軍侯;四百人為一部,設軍司馬統之。
再上則是校尉,可領五部兩千兵馬。
校尉秩比兩千石,俸祿和太守持平。雖然身份地位皆不及郡太守尊榮,更沒有太守權力大,但卻是大漢朝廷最底層的統兵將領,具有獨立的統兵職權。
甚至羽林、北軍等中央官軍的有些帶兵校尉比郡太守還要顯赫,比如周堅曾經擔任的北軍五校之屯騎校尉,西園八校尉等等。
至於最為顯赫的司隸校尉,更是能夠上朝議政,職位之重要可見一般。
校尉的任命,和各地郡守縣令等命卿一樣,只有天子才能夠任命。
不過,自從年初各州賊勢復起,朝中百官上奏靈帝,令各郡太守自行募集兵勇討平境內賊寇開始,朝廷的律令就已經漸漸失支聞約束力。
許多郡太守趁機招兵募將,少的數千,多的也有上萬兵馬。
有了軍隊,自然得有相應的將領來統領,否則何以成軍。
各地郡太守乾脆就口頭任命親信屬僚為校尉,以統領軍隊。朝廷就算心知肚明,然各地匪寇作亂,西涼叛軍挾眾十萬入寇三畏,卻也顧不上那麼多了。
黃忠原是武將,雖然只得周堅口頭封了個帳前校尉,但能統領一營兵馬,卻也比在堵陽做個沒多少實權的縣尉要強多了,如何不喜。
次日,周堅率領大軍回師宛城。
九月初。
周堅率領大軍回到宛城,開始著入治理內政。
南陽數遭兵災匪禍,生民疲弊,如今匪寇雖平,但百姓卻多有流離失所者,雖然周堅已經下令各縣安置流民,但其中的政務錯蹤複雜,卻不是一時半會能理順的。
漢末是士家豪族的天下,當官的絕大部分都是出自豪門士族。
南陽府庫空虛,要想安置流民,就得讓世家豪門出錢糧。
這樣一來,就必然會觸及豪族世家的利益,如何讓豪門世家乖乖拿出錢糧,安置數以萬計的流民,而又不令世家敵視自己,需要好生思量。
否則若是犯了眾怒,自己這南陽太守怕是也當不長了。
太守府衙,後院廂房。
“戲昌見過府君大人。”
戲昌面露訝然,向周堅拱手一禮,似是沒想到新任的南陽太守竟如此年輕。
周堅沉聲道:“汝身為士人,卻屈身事賊,可曾知罪?”
戲昌臉色淡然,道:“身陷賊營,不得已而為之,請府君大人明鑑。”
周堅道:“荒謬,吾輩士人自當深明大義,若為朝廷故,縱然捨身赴義,也不能因為身陷賊營,就為賊效命,置大義於不顧。你即是士人,緣何不識大義乎?”
戲昌反問道:“命都沒了,還要大義何用?”
周堅不悅道:“昔蘇武身陷匈奴,寧死不附,匈奴徙武北海上無人處,蘇武則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你身為士人,卻貪生怕死,寧不知恥乎?”
戲昌不以為然道:“貪生怕死,人之本性,有何恥乎?”
周堅勃然大怒,拍案怒道:“胡說八道,簡直一派胡言。”
戲昌冷目以對,絲毫不慌。
早在周武尚在張曼成麾下時,他便知道周武等人用的全是化名,更是透過蛛絲馬跡推斷出周武等人乃是奉了某人命令,屈身賊營之中圖謀大事。
周武素來謹慎,也頗知兵法,許多事也一直找他拿主意。
然而此次復出精山,卻並未與戲昌商量。雖然敗的看似合情合理,但是對周武等人頗為了解的戲昌卻看出了貓膩,以周武之能,縱然不敵,也不可能敗的這麼徹底。
在傷亡甚微的情況下,竟然全軍覆沒。
如果說其中沒有貓膩,打死戲昌也不相信。
唯一的解釋就是,周武是故意敗的,至於原因,看看這位周府君大人如何近五萬精山賊眾,便可猜知一二,不外乎想擴充羽翼,積蓄實力。
敢譴親屬屈身附賊,置忠義於不顧,怎麼也算不得是一個忠誠。
既然不是忠臣,卻想擴充實力,除了奸臣,並無第三種解釋。
此人既然有野心,卻跟自己說什麼大義,那不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麼?
因此戲昌十分淡定,根本不怕周堅真的會將自己交出去治罪。
第98章 嚇唬不住戲昌
周堅瞪視了戲昌一陣,眼看戲昌面色淡然,毫無懼色,不由森然道:“你難道就不怕本官下令將你斬首示眾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