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部分(第2/4 頁)
兄長成就千秋偉業盡一分力,只是一直沒有機會,不知兄長能否給小弟個機會,讓小弟驗證所學,順便也好立些功勳。”(未完待續。。)
第275章 周堅手諭
“什麼?”
周暉聞言一怔,愕然道:“你想領軍出擊?”
也不怪他會有這副表情,實在是周瑜的這個請求實在有點大出意料之外。
兵者,國之大事也,又豈能當作兒戲。
別說周瑜只是個從沒上過戰場的新丁,就算是沙場宿將,也不敢把戰場視為兒戲,況且對手又是劉備和曹操這樣的梟雄,豈是那麼容易對付的。
就算周堅親自領軍,也得謹慎小心,以免陰溝裡翻船。
畢竟戰徵不是兒戲,一個小小的失誤,就有可能釀成不可挽回的惡果。
周瑜連個新丁都算不上,就算讀了些兵書,也不過是紙上談兵,就想引軍出征,委實有些兒戲了,周暉性沉穩,在他看來,周瑜未免有些浮燥。
“請三兄成全。”
周瑜拱了拱手,臉色淡定自如,似是並不知道周暉在想什麼。
“不行。”
周暉想也不想,便斷然道:“軍國之事,非同小可,豈能視同兒戲。瑜弟就算想要建功立業,也當在軍中鍛鍊兩年,豈事為兄萬萬不能答應。”
周瑜早料到周暉不會答應,當下也不在意,從懷中取出一封書信,交給周暉道:“三兄先別急,小弟有兄長手諭在此,請三兄過目。”
周暉又是一怔,接過書信拆開視之,不禁愣住了。
果真是周堅的親筆手諭無誤,內容很簡單。若荊州有戰事發生,可授從弟周瑜以便宜行事之事,並加封周瑜為護軍校尉,可獨自領軍。
周暉唯恐手諭人假,仔細看了好幾遍,筆跡沒錯,印籤也無誤,確是周堅手諭。
然而讓他難以理解的是,周堅為何會給周瑜這樣的一封手諭。
在他看來,讓周瑜這樣從來沒上過戰場的菜鳥領軍。那是極其不靠譜的。
畢竟讀再多的兵書。也未必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將軍,歷史上紙上談兵例子不少,趙括就是一個典型,真正的統兵將領。都是在戰場上打出來的。
讓周瑜這樣一個毛頭小子領軍。那不是開玩笑麼?
然而即有周堅手諭在此。卻讓他無法拒絕。
周瑜面帶微笑,絲毫不擔心周暉拒絕。
周堅身為主君,任何事情一旦作出了決定。是容不得半點質疑的。不是周暉不敢,而是不能。若是連周暉這樣的宗族親信都帶頭質疑周堅的決定,讓外姓的文臣武將怎麼看?
公然質疑周堅的決定,就等於是在挑釁周堅這個主君的權威,後果會很嚴重。
那怕周堅的決定是錯誤的,一旦命令下達,周暉也得毫不猶豫地堅決執行,維護周堅的威嚴和聲望,進而牢牢穩固周氏宗族在這個軍事集團中的統治地位。
周暉善政,對這些得失自然看的十分清楚。
況且就算賠掉個數千上萬軍隊,也不會動搖根本。
周暉合上書信,問道:“給你兵馬可以,但你老實告訴為兄,主公怎麼會給你這樣的一份手諭。還有,你是如何討得這份手諭的?”
周瑜灑然笑道:“讓三兄見笑了,向兄長討得這份手諭,小弟也是取了些巧,只是想在軍中立些功勳,求了兄長好多次,才求得這份手諭。”
這話到是不假,只是其中的一些細節,他並沒有說出來。
早在去歲周堅兵圍臨江時,周瑜曾給周堅去過一份家信,表露了想要從軍的想法,更在書信中談及,若周堅攻下西川,天下局勢很有可能發生微妙的變化。
最有可能的,就是隨著周堅勢力的迅速膨脹,袁術、曹操等諸侯會感受到威脅,極有可能將周堅當成頭號大敵,在戰略上將荊州軍當成一致的打壓目標。
周堅對瑜有其他人難以想象的期望,當時就手諭加封周瑜為校尉,並授以周瑜臨機便宜行事之權和領軍之權,為的就是鍛鍊周瑜。
在周堅看來,只要能讓周瑜儘快成長起來,就算賠掉萬把軍隊,也絕對值得。
要知道,歷史上的周瑜可是這個時代最有名的名將之一,也是一直以來他心目中最得力的臂助之力,只要能讓周瑜成長起來,付出一些小小的代價又算得了什麼。
換了其他的武將也一樣,不怕你打敗仗,就怕是庸才,付出代價也成長不起來。
“罷了。”
周暉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