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部分(第2/3 頁)
二十一歲的龐統初出茅廬,第一戰就大敗袁紹!
袁紹大病了一場,自知不久人世,開始考慮繼位人選。
透過出遼東、官渡之戰任勞任怨,袁否近乎完全取得袁紹的信任,於是袁紹詢問袁否的意見,這卻是袁紹對袁否的最後試探,若是袁否提出人選,便證明袁否有不臣之心,袁紹就會盡出刀斧手殺袁否,以絕後患。
生死一發間,袁否福至心靈,只說無論袁紹授意哪個兒子繼位,都會竭力擁戴,袁紹由是打消最後一絲疑慮,留下袁否坐鎮中原,然後回了鄴城。
袁紹病重,奪嫡之爭正式爆發,袁譚、袁尚全面暗戰。
袁否人雖不在鄴城,卻也全面介入到了這場奪嫡大戰之中。
早年間袁否佈下的一枚閒子這時候終於可以發揮大用,阿奴因為替袁譚產下一子,母性爆發,完全背棄了袁尚,成了袁譚的反間。
但是,誰也不知道,阿奴也是袁否的棋子,甚至於阿奴本人也不知道。
從阿奴還沒有獲取袁譚信任的時候,袁否就透過小若榴刻意接近阿雙,並授意阿奴在袁譚的湯藥中加入火硝,少量火硝無毒害,有提神醒腦的作用,還能夠催情,阿奴因為小若榴的建議而獲取袁譚寵信,因此深信不疑。
阿奴卻不知道,久食火硝,會中毒!
已經從懵懂小丫頭迅速蛻變成蜂后的小若榴,透過阿奴加大了火硝劑量,導致袁譚中毒暴斃!
袁譚的暴斃觸動了袁紹的逆鱗。
袁紹不介意幾個兒子爭奪大位,也不介意手下的文臣武將站隊、明爭暗鬥,但是他早就劃出了紅線,就是要當面鑼對面鼓,堂堂正正爭,而不準骨肉相殘。
袁紹令崔琰徹查袁譚暴斃一案,崔琰鐵面無私,很快就查到了阿奴身上。
阿奴服毒自盡,但崔琰仍舊查到了送阿奴送給袁譚的劉氏身上,劉氏百口莫辯,原本就對劉氏不滿的袁紹,趁機廢了劉氏。
袁紹不但廢了劉氏,還誅了劉氏滿門。
病中的袁紹開始變得多疑,變得嗜殺!
母親被廢並且自殺,母族又遭到滅族,袁尚風聲鶴唳,陷入到極大的不安之中。
這時候,袁否早先佈下的另一枚暗子也開始發揮作用。
平原狂生彌衡,因為袁否出現,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袁否折節相交,彌衡屢次無禮,袁否也渾然不以為意,終於獲得彌衡信任,但袁否並沒有將彌衡留在身邊,而是讓他毛遂自茬去擔任袁熙的門客,並且在袁熙那裡敲邊鼓,令手下人才匱乏的袁熙如獲至寶一般接納了彌衡。
劉氏被廢之後,彌衡對袁熙說,袁譚已死,袁尚若是再出事,那麼他袁熙就將成為世子的唯一人選,袁熙深以為然。
於是彌衡教唆袁熙去遊說袁尚,袁熙還聯絡到了高幹,兩人一起對袁尚說,袁紹的心神已經完全被妖人左慈所控制,喪失了人性,如果任由袁紹再亂來,他們幾個兒子、外甥只怕一個都活不成。
袁尚問計審配、逢紀。
審配堅決反對兵變,逢紀卻暗中支援。
得到了逢紀的支援,袁尚便決意起兵。
袁熙卻暗中向袁紹告密,導致袁尚的兵變功虧一簣。
袁尚兵變失敗,袁紹本不想殺死袁尚,袁尚卻畏罪自刎。
袁尚自殺之後,袁紹才猛然反應過來,這一切只怕另有隱情。
面對袁紹的嚴詞責問,面對父親的威嚴,笨嘴拙舌的袁熙很快就敗下陣來,袁紹雷霆大怒,他原本看不上袁熙這個兒子,便賜了袁熙一壺毒酒。
袁熙惶然無措,在絕望中喝下了毒酒。
至此,袁紹三個已經成年的兒子全死,只剩下年方九歲的幼子袁成。
其實,袁成這個年方九歲的幼子,才是袁紹心目中最佳的世子人選。
袁紹自己也油盡燈枯,走到了生命的終點,臨死前,袁紹將袁否召回鄴城,將幼子袁成託付給了袁否照料。
袁否上位之後,忙於收拾局面,便顧不上外面局勢。
藉著這個機會,孫策派周瑜南下擊滅士燮,平定了交州。
劉備也藉助討伐五陵蠻的機會,基本掌控了荊州的兵權。
曹操更是藉著這個寶貴的機會,在關中站穩了腳跟,不僅如此,曹操更與西涼的馬騰握手言和,解除了來自西北方的威脅,因而得已向南攻略,並在短時間內討滅張魯,奪取了漢中全郡,又以呂布率兵佯攻葭萌關,自己親率一支偏師,出陰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