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1/4 頁)
一聽丁原泛起了糊塗。呂布忙開口阻止丁原道:“父親莫慌,現在雖然黃河之水暴漲,但是還沒有到非決堤不可的時候。說不定這次只是有驚無險。並不會有太大的洪水。”
呂布雖然嘴上這麼說,但是心裡卻是另外的心思。呂不覺得朝廷的密旨一定不會只給丁原一個人發,說不定還會有其他的官員,也接到了朝廷的密令。這樣一來,只要稍微等幾天,就會有其他的官員做出反應,要是別人已經掘開了黃河,消除了水患,那麼幷州的河堤自然就不用在掘開了。
話說回來,如果幷州掘開了黃河,其他州縣也掘開了黃河,那豈不是要害太多的百姓,天下大亂怕是馬上就要開始了。
想到這裡,呂布突然想到了一件事:黃巾起義。心中暗道:難道黃巾起義,和今天的事情有關?看來所謂*,真是一點也不假。
丁原聽了呂布的話,也點了點頭道:“我兒說的不錯,這決堤之法的確是萬不得已而為之。這件事情關乎千萬百姓的生計,我們這些官員自然要萬般小心。”
說到這裡丁原向呂布高順二人命令道:“從今日起,我們三人吃住都在河堤上,隨時觀察黃河水位的情況。”
自此以後的幾天裡丁原帶著呂布和高順,在黃河大堤上紮下了營帳,整日間觀察者黃河水勢,黃河堤上隨處可見巡防計程車兵,來回觀察著大堤上的情況。和前幾天不同的是。現在黃河大堤上已經不見了守護河堤的百姓。自從接到密旨之後,丁原就已經下令附近的幾個縣的百姓開始撤離。力爭讓決堤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
不過奇怪的是,這幾天雖然和前些日子一樣是大雨滂沱。可是黃河的水位不僅沒有什麼上漲,反而還下降了少許。這倒是讓丁原驚喜不已。但同時也為丁原怎家了許多疑惑。
這日,呂布和丁原正在大帳中討論河堤的事情。高順一臉的惱怒帶著一張文書,闖了竟來。
這個向來穩重的漢子,一見到丁原和呂布,一邊將文書呈給丁原,一邊已經忍不住大發牢騷起來。
“朝廷的這幫官員,真是太不像話了,我看這好端端的大漢朝,就要給他們敗壞了。”
丁原見高順竟然有這般大的牢騷,也忙開啟文書看了起來。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丁原剛看完文書。就按捺不住大吼道:“十常侍誤國,十常侍誤國啊。”
原來,為了在黃河之水暴漲的時候,保衛司棣的安全。朝廷下令讓沿河的幾個州郡,掘開河堤放水,以保證京兆的安全。
朝廷的大臣們做這個決定的時候,心中想的自然是京兆的安全。可是當這個決定傳到十常侍哪裡的時候,十常侍想的就不只是司棣的安全了。
要知道十常侍這些年來,透過各種渠道。得到了很多財產,這其中自然也就包括很多在黃河附近的田產什麼的。這黃河一決口,京兆的安全,是要保證的。可是這十位侯爺們的財產也是要保證的啊。
再加上十常侍本來對這治水就沒有什麼概念。不僅向京兆上游的州郡發出了決堤的密旨,甚至也想司棣下游的州郡發出了決堤的密旨。
而那些和決堤有關的各地豪強,這個時候也都動用起自己的關係,保護自己的田產。
於是乎,在黃河兩邊出項了怪現象。凡是百姓聚居的地方黃河相繼決口。這場本來就很嚴重的天災,就這樣被認為放大了許多倍。
而這一切的災禍,不言而喻的全都降臨在了,大漢王朝最為貧苦的百姓身上。一時間,整個大漢王朝餓殍遍野,慘不忍睹。
而這時候,在大漢朝的土地上,黃河兩岸忙碌著的,除了四處逃難的百姓之外,還有一些頭戴黃巾的人,在四處散發符水,治病救人。
然而這天災**的水災,並不是最嚴重的。就在這水災過去沒有多久一場罕見的瘟疫開始在黃河兩岸,蔓延了開來。
古人醫療水平差,對這種傳染性很強的疾病,很有牴觸情緒。於是一場針對瘟疫病人的絞殺行動便在各地慢慢興起。而各地官府,對於這些針對瘟疫病人的殺戮不但不管不顧。反而利用各種方法,將這些病人驅趕集中。無疑也為這種殺戮提供了方便。
然而,哪裡有壓迫那裡便有反抗。成群結隊的難民和瘟疫病人,在走投無路的時候,心中想到的卻是同一件事情,那就是造反。
第四十四章 黃巾起義
而這時候鹿郡有兄弟三人,一名張角,一名張寶,一名張梁。便想趁著這個時機起兵造反。
原來,那張角本是個不第秀才,因入山採藥,遇一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