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於99年開始設計遠距離與近距離空戰能力並重的F-5,到974年,第一架F-5A和TF-5A(後改編號為F-5B)正式進入美國空軍服役。
蘇聯一直在關注著美國的研究。當美國正式開始設計F-5時,蘇聯認為有必要研製一種在空戰能力上至少與F-5相當的制空戰鬥機,並在99-970年間將設汁任務下達給蘇霍伊,米高揚和雅可夫列夫三個著名的飛機設計局,97年,蘇聯國防部要求未來新型戰鬥機(PFI)的效能必須相當於美國的F-5;軍方對PFI的設計指標是非常苛刻的,要求飛機的最大馬赫數在2。35以上;在000米的最大速度為2。。。千米/時之間;海平面最大大速度為400-500千米/時之間;海平面上最大爬升率為300-350米/秒;實用升限在2000-22000米之間;海平面上不帶副油箱航程為000千米;高高度上不帶副油箱骯程為2500千米;使用過載8-9G;從00千米/時加速到00千米/時的時間在2-4秒之間;從00加速到300幹米/時的時間為-7秒:起飛推重比為。-。2。另外,PFI專案還提出了詳細的任務與武器要求。總之,未來的新型戰鬥機將在效能上達到美國F-5和尚在設計的F-的水平。它的典型作戰目標是美國的F-4和F-、歐洲的“旋風”、“美洲虎”和中國的殲-。
PFI專案
蘇霍伊設計局經過一番精心的設計,在97年早期時候提出了T-0方案,該方案的設計編號最初的T-0原型機方案為蘇-27,不過這一編號在當時是嚴格保密的。鑑於T-0的方案採用了較為獨特的腹部進氣式佈局。為了減小競爭風險,蘇霍伊設計局同時還提出了“備份”版的T-0方案,該方案的側面非常類似美國的F-4,原來的T0被稱為T-0-。巧合的是,同樣參與競爭的雅可夫列夫設計局也搞了兩種方案,只是其中的一種是另一種的放大型罷了。儘管如此,蘇霍伊設計局認為T-0-l的氣動效能潛力非常大,因此把它作為重點發展專案,總設計師帕雷爾。蘇霍伊親自領導該方案的選型與發展。
T-0-l的機翼採用了固定式後掠冀,後掠角為45度。從俯檢視上看,整個機翼象是鯊魚的背鰭。預計兩種T0的起飛重量都在8000千克左右,而且已經決定採用雙發市局,如果要讓起飛推重比達到。5,推力必須達到2000-20800千克之間,即單發最大推力至少達到0300-0400千克之間。在當時,能達到這種推力的發動機有二種:AL-3F,D-30F-9和R59F-300,由於飛機的結構設計還未完成,具體的發動機型號將在以後決定。接下來是武器系統的選擇。最初計劃為蘇-27掛載2枚-25半主動雷達制導導彈和枚-0紅外製導近距導彈,並安裝-門備彈250發的AO-7A雙管30毫米機炮。雷達使用的是米格-23M的Sapfir-23MR雷達,對空探測距離為40-70千米,對地為20-40千米;帶紅外探測追蹤感測器和光學/電視瞄準系統的光電系統;頭盔瞄準具和兩部處理器,可以直接處理雷達和光電系統的資料資料並顯示在陰極顯示器上。
另外,導航、自衛、無線電系統也經過了嚴格的挑選。在綜合了這些系統之後,蘇霍伊設計局根據風洞實驗結果對T-0-的大概效能進行了計算,結果發現該機無法完全滿足空軍的要求。蘇霍伊設計局便改進了一些沒計,如加大起飛重量、減少武器數最,改善了飛機的效能。在此時,飛機也根據要求可以掛載新一代的空對空導彈如-27和改進過的-0M。
972年,空軍召開了第一次與PFI有關的設計局會議。在會議上,各設計局都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如蘇-27(當然還有“備份”版的T-0),米格-29(當時該機採用高單冀,兩側進氣和單髮結構,此時的米格-29還不是我們印象中的那種米格-29)和雅克-45輕型戰鬥機、雅克-47重型戰鬥機。兩個月後,召開了第二次PFI會議,米高揚設計局映示了新設計的米格-29,並且起飛重量為2800千克。而雅可夫列夫設計局的方案由於將發動機佈置在機冀上、容易因發動機故障導致飛機失事而被淘汰。但真正有關PFI的決定將在第三次會議上公佈。米高揚設計局在此次會議後,提出了一個意見:將PIF專案分解成兩個獨立的專案,即同時發展蘇-27那樣的多工重型故術戰鬥機,和米格-29那樣的輕型戰術戰鬥機,它們將使用統一的主要裝置和武器。這是自97年以來的,蘇聯空軍和飛機制造工業首次面臨這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