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部分(第2/4 頁)
,這個國家發生著一系列的劇變。然而在這些外表後面隱藏著什麼呢?是一股強大的發動戰爭的潛力呢?還是大抵上僅僅是表面上的改變?
在美國駐華大使館,馬歇爾這位剛剛抵達中**官,一邊沉思著一邊書寫著這份遞交國內的報告,這或許是一個在中國呆了一個月,一直在試圖真正瞭解中國的美**官對中國的初步印象。
“眾所周知,自一九0五年以來,在發動一場革命式的民族大起義之後,中國一度曾不計代價的發展其軍備力量,正是這一系列的努力,使得他們可以在對rì衝突中擊敗rì本人,隨後其出人意料的地開始停止擴充軍備,尤其是海上軍備,而現在其甚至用可以彌補多年損失的決心,進行大規模的重整武裝。
相比於過去,其將軍力偽裝於表面上的和平不同,在過去的三年間中國重新武裝的行動更為加緊,並且完全公開化了,在經過長期的軍備限制之後,重新yù建立完全武裝的中國,推進武裝力量建設是速度是極為驚只的。但,現在問題是:這個差距在什麼程度上已被希特勒趕上了?建立一支現代化的戰鬥力量是個大規模的工業程序。它需要物資、人力和時間,不管中國的政客們做出什麼樣誇誇其談的宣告。
根據本人所蒐集的事實,可以得出兩個有趣的初步結論:
1.至少在未來數年中華帝國還沒有把差距縮短到足以同英國海軍相抗衡的艦隊。
2.相比於海軍。其陸軍建設,在過去多年間一直都受到某種程度上的加強。
底下五頁包括十年來中國工廠生產、工業擴充套件以及機器和物資生產的數字——和馬歇爾初來中國時所讀到的許多情報方面的報告大不一樣。他的資料主要來自他自己的閱讀及探索。他將這十年來美、英、中三國的全國生產總額以及陸、海、空軍力量作了比較。這些數字——按他排列出的——表明除了陸軍以及空中力量外,其他各個方面在作戰上都處於劣勢。而他們也並未十分加緊推動工業生產以迎頭趕上。
然後就來到報告中最緊要的一段。打這一段時,馬歇爾停了好多次。打完之後,他又擔心地把這段文字讀了幾遍。
下面轉入預測,因而也可能被認為是輕率的。或是帶有新聞記者的味道。然而馬歇爾所獲的印象強烈地指向一種可能xìng,似有必要將此判斷寫入這一報告中。一切跡象都向世人表明中華帝國目前正在積極準備著一項旨在對俄羅斯的軍事行動。
作為支援這一看法的論據是——在中國東北、蒙古、xīn jiāng三個方向,已經集結了超過三百個陸軍師,這是前所未有的一次集結,而在伊郎北部。亦有超過二十個中國陸軍師,可以說,中國已經在“援助俄羅斯”的表象下,完成軍隊部隊準備。
而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在中國輿論界自從俄國爆發革命之後,就不斷的對俄羅斯臨時zhèng fǔ加以攻擊,儘管中國已經承認臨時zhèng fǔ,而在報告中他還引述了一位在陸軍參謀部處於指揮職位的一名高階軍官的那段話:
“注意俄羅斯。那邊很快就會有所動靜。”
而更為重要的是。在過去的一年間。透過參與到西伯利亞大鐵路以及中亞鐵路的改造、修建,中國人已經完全掌握了兩條鐵路,至少其未來同俄羅斯發生衝突時,可保證其可迅速控制兩條鐵路。
儘管馬歇爾也承認所有這些都彙集起來既構不成確鑿的情報,也不足以引起大使館職業外交官們的重視。他們說,戲劇xìng突變的謠傳總是有的。他們堅持要立足於基本事實——對於中國而言。一個混亂的、革命動盪中的俄羅斯,遠好過一個穩定的、蒸蒸rì上的俄羅斯。無論中俄兩國在這場戰爭中如何的親密,最終這兩個國家因其地緣原因。仍然不可避免的會發生新的對抗。
至於中國可能出兵俄羅斯,在大使館的職業外交官們看來,更是沒有一絲可能xìng,因為中國是協約國成員,至少在俄羅斯仍為協約國成員時,中國絕不會冒著同協約國家開戰的風險,向俄羅斯宣戰。
可是即便是明白這些道理,馬歇爾依舊認為這樣一個行動不但講得通,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中國在北方投入了太多的軍隊,而且現在中國又無意在俄羅斯政局恢復穩定之前,向俄羅斯派出遠征軍,即便是所謂的東亞遠征軍,亦停止派出,而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仍然不斷的向中俄邊界各地調派著物資。
根據目前的情報,顯示,中國在中俄邊界沿鐵路地區,佈置了超過一百座兵站,每一座兵站都屯積著大量的軍需物資,這些物資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