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第3/4 頁)
江的機會。 ”
整個殿中吵起一團,人心惶惶起來,黃得功在前線已經和清軍對峙了一個多月,徐州集中了大明七萬精銳力量,大半的物資,就在大家都以為徐州前線可以穩定時,突然得知清軍已越過徐州進入淮安,引起的震動可想而知。
“安靜!安靜!敵軍還遠在數百里之外,爾等身為朝中大臣,慌什麼?”
皇帝嚴厲的喝斥總算讓殿中重新安靜下來,各人都低著頭沉思,王福看了看馬士英的方位,問道:“馬愛卿,眼下韃子到了淮安,你身為首輔,又是兵部尚書,你說該怎麼辦?”
“回皇上,大明兵多將廣,臣以為應當馬上調集大軍救援,眼下湖廣無戰事,可調金聲恆、孫承胤、王得仁、張應元等人大軍前往,六萬軍營也可以抽調出一半,加上江西、浙江、福建、兩廣、雲貴,只要每省出一萬人,大明至少可以大明可以抽調出十五萬大軍,韃子不足慮。 ”
馬士英的話頗多水份,若真要調雲貴、兩廣等地的人馬,那黃花菜都涼了,不過,這一翻話卻讓剛才還慌亂的大臣鎮定下來不少,雖然韃子到了淮安,可是大明也不是沒有還手之力。
王福也暗中點了點頭,馬士英無疑老辣之極,不管行不行,至少先把人心安撫下來再說。
“諸位臣公可還有什麼補充?”
“馬大人高見。 ”各人都稱讚起來。
“馬愛卿所言,確是持重之語,可是諸位有沒有想過,救兵如救兵,從最近的湖廣調兵需要多久,最遠的雲貴又要多久?”
眾人都一陣啞然,各人認可馬士英的話,其實並不是要救淮安,而是要拱衛南京,只要江北能擋上一段日子,南京有這麼多的兵力,又有鄭芝龍的水師守衛,即使是江北全部失陷,南京依然可以過得安穩。
“既然大家都沒有話說,那朕來說幾句吧,揚州不容有失,淮安不容有失,徐州,朕雖然不知韃子為何會到達淮安,不過,朕確信徐州還在朝廷手中,徐州更不能有失,湖廣兵力可調、浙江、江西兵力也可調,其餘地方還是不要輕動為好,如今能救江北最快的兵力仍是京營和五萬羽林衛,京營不可輕動,朕決定率四萬羽林衛親征!”
大殿上一片安靜,各人的呼級都粗重起來,雖然皇帝曾親征打敗過左良玉,但大多數臣子都認為是運氣使然,可如今對上的是韃子,皇帝還有運氣嗎?
“皇上萬乘之軀,莫可輕動。 ”馬士英反應過來,率先跪下,接著王鐸、錢謙益、章正宸、熊汝霖、陳子龍各個大臣都跪了下來,整個殿上,竟無一個站著之人。
第二卷血戰中原 第三十七章親征江北
第三十七章親征江北
掃過殿中眾臣一眼,所有人都低頭伏地,王福無法看清一人面容,這些人當中也不知有多少是真心,多少假意?
“行了,朕如道各位的好意,當年太祖、成祖皇帝何嘗不是萬乘之軀,他們能親臨戰陣、披尖執銳,朕又為何不能;太祖以布衣起家,驅除韃子,恢復中華;成祖五徵大漠,海上數萬健兒揚威萬里;若非後世子孫不屑,我大明安然只剩半壁江山,朕若還只是躲在宮中,任由韃子糟踏大好河山,死後又有何面目見太祖,成祖皇帝?”
王福的話說得大義凜然,只是眾臣卻感到為皇帝有點臉紅起來,誰又能和太祖,成祖皇帝相比,當年宋真宗有意恢復幽燕之地,宋太后只一句話就打消了宋真宗的念頭:你自認比得上太宗皇帝麼?
殿中許多大臣也恨不得用這句話來反駁,只是這句話太后可以和皇帝說,大臣卻不能說,一時都相顧無言。
王鐸昂然立起:“皇上,俗語道兵兇戰危,皇上若是有一個萬一,大明江山又將託付何人,如果皇上一定要親征,還請皇上指定監國人選。 ”
王福一陣頭疼,以前福王的妻妾子氏都已死於戰亂中,若是任命一個宗室為監國,等於在自己身後埋了一顆炸彈,他絕不願意自己在前線的情況下,身後有一顆隨時會爆炸的炸彈:“不必了,大明既然在先帝崇禎皇帝死難時沒有亡。 若是大明還有氣運,朕真有何不測也不會亡,愛卿就不必操心了。 ”
“皇上”
王鐸還想相勸,王福已經打斷了王鐸的話:“朕意已決,已決定御駕親征,朕也不會立下監國,各位愛卿還是想想如果克盡職守。 維持好朝廷地運轉,朕在前方戰鬥。 不希望突然聽到後方生亂,朕若是因為本事不濟死於戰場,也怨不得諸位臣公,若是因為後方生亂,導致朕的軍隊後勤不濟而敗,朕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