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部分(第3/4 頁)
這個問題實在難回答,鄭森不過才剛二十出頭,若非東海艦隊都是鄭家水師一分為二組成,恐怕沒有多少人會對其心服,鄭森只好道:“微臣愚頓,請皇上示下。 ”
王福臉上露出一絲笑意:“因為朕要給你一個大功。 ”
第二卷血戰中原 第一百零一章謀劃攻臺
第一百零一章謀劃攻臺
“大功。 ”鄭森聽得迷糊,福建水師雖然水上無敵,可是陸戰能力卻不怎麼在行,不能登陸作戰,如今海上又沒有倭寇橫行,所謂的大功到底何來,以鄭森的性子其實不怎麼願意做海軍提督,若由他選擇,他寧願留在羽林衛,只是無論對家族也好,對朝廷也好,他這個海軍提督卻是不做不行。
王福臉上笑語盈盈的道:“不錯,一件大功,鄭愛卿,朕要你在一年內將大員從荷蘭人手中收回來怎麼樣?”
說起來,鄭芝龍雖然開發臺灣有功,可是臺灣同時是在鄭芝龍手上丟掉的,荷蘭人在天啟二年佔領澎湖時,受到了大明水軍的反擊,在澎湖站不住腳,才退到了臺灣,二年後開始在臺灣築城。
當時荷蘭人在臺灣不過數百人,力量並不強,就在這個時候,因為被官府欺凌,怒殺其僕後逃之日本的漳州海澄縣人顏思齊因為不滿日本德州幕府的統治,密謀起事造反,事洩之後,顏思齊與楊天生、陳衷紀、鄭芝龍等人只得率船隊也抵達臺灣,當時這些人和部下就有三千人,戰船數十艘,可以說力量並不輸於荷蘭人。
顏思齊在臺灣一年後就染病身亡,鄭芝龍接過顏思齊的盟主位置,自立門戶,從福建招徠了鄭興、鄭明、楊耿、陳暉、鄭彩等部將,勢力大漲,天啟六至七年,閩南發生嚴重旱災,遍野赤土。鄭芝龍還招撫了泉州饑民數萬人赴臺拓墾,又擊敗官兵,還佔領了廈門,此時鄭芝龍的力量在臺灣可以說已經遠遠超過荷蘭人了,如果鄭芝龍有心,完全可以將荷蘭人驅除出臺灣。
事實也是如此,鑑於鄭芝龍海上勢力地日益強盛。 荷蘭人也看到了鄭芝龍對他們在臺灣殖民的威脅,在天啟七年時。 荷蘭人與鄭芝龍發生了一場大戰,結果荷蘭人不出所料的戰敗。
可惜鄭芝龍的心思全在福建陸地上,在崇禎初年接受朝廷招安後,鄭芝龍馬上率部眾三萬餘人,船隻千餘艘離開多年經營的臺灣北港,在鄭芝龍看來,在臺灣和福建之間作選擇。 毫無疑問應該選福建,當時鄭芝龍還考慮萬一朝廷翻臉,需要退路,並沒有馬上盡棄臺灣基業,崇禎元年,閩南又遭大旱,饑民甚眾。 在熊文燦支援下,剛受招安的鄭芝龍再度招納漳、泉災民數萬人。 人給銀三兩,三人給牛一頭,用海船運到臺灣墾荒定居。
這一年,是鄭芝龍組織往臺灣的最後一次移民了,隨著鄭芝龍在福建官越做越大,再也看不起臺灣之地。 漸漸將臺灣放棄,使得臺灣北部也輕易落到荷蘭人手中,鄭芝龍先後組織往臺灣移民十數萬,結果這些人在鄭芝龍地兵將撤走之後,不得不向荷蘭人交稅,接受荷蘭人的統治。
聽到要自己收復臺灣,鄭森臉上卻沒有什麼喜色,如今荷蘭人在臺灣已經二十多年,兩座雄城已經建起,當初鄭芝龍從福建招募過去地十幾萬人也成了荷蘭人治下的居民。 再要將荷蘭人驅出臺灣。 比之前難度何止大了數倍。
只是即使再難,鄭森相信如果福建水師傾巢而出。 拿下臺灣毫不意外,一分為二後,還能不能拿下臺灣,鄭森就沒有把握了,不過,即使拿下也難免死傷慘重。 一個荒島,即使有十幾萬人大部分地方還是荒地,十幾年前鄭家對之棄如弊履,鄭森看不出眼下臺灣對大明有什麼作用,值得將寶貴的兵力消耗在這上面。
鄭森腦中剎時間轉過一個念頭,皇上莫非對一分為二的水師還不放心,想借荷蘭人之手將鄭家的嫡系力量消失,這個想法一冒出來,鄭森臉上頓時一白。
王福本以為提出讓他收復臺灣,鄭森一定會非常高興,他哪知道後世將之視為寶島的臺灣,此刻在多數人眼中根本就無足輕重,鄭成功起兵抗清十幾年,一直是在陸上與清軍作戰,若不是永曆朝在陸地節節敗退,後來沒有了容身之地,鄭成功能否率艦隊收復臺灣尚是一個未知數。
“皇上,眼下韃子尚佔據京城,李、張兩賊稱王稱帝,為何皇上要關注一個小小的大員?”鄭森反問道。
對於鄭森地反應,王福不由一愣,鄭森竟然不願意去收復臺灣,怎麼可能?這麼好的機會自己送給他也竟然不要,若不是考慮到臺灣島上的十幾萬移民和鄭家多少都有關係,鄭森這個態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