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頁)
?”
“皇上,宮內之人大多是象奴婢一樣身有殘疾之人,若是裁減出宮,他們何以為生,還請皇上憐憫。”
其實弘光剛到應天府時,宮內不過一千左右負責打掃的太監,宮女,如今才過去了一個多月,人數已經增加了數倍多,雖然沒有田成所說上萬那麼誇張,但人數超過五千是一定的,之所以人數膨脹如此之快,主要是北方大亂,許多農民失去土地家園,幾乎是赤身逃難,他們無以為生,許多男子只好入宮做了太監,如果現在趕他們出去,失去勞動能力,他們就是連苦力也不能買,這些人的命運將比入宮前還要慘。
王福也遲疑起來,據說崇禎時太監有數萬之數,甚至皇帝還選出一些身強體壯的太監作為內操,指望他們能忠義護主,只是闖軍一進城,這數萬太監就一鬨而散,王福既不要這麼多人服侍又不指望他們能夠上陣殺敵,只是若將他們就這麼推出宮,也確實太殘忍了一些。
“那好,宮內的人就不裁了,交待下去,從今天起宮內不可再收人”
“奴婢遵旨,奴婢替那些無根之人謝皇上恩典了。”田成邊說邊要跪下去。
“起來吧,朕還得多謝你提醒,否則差點做下一件錯事。”
“不敢,皇上英明,只是一時思慮不及罷了。”自家主子是什麼樣,田成當然清楚,只是剛剛宣佈的幾件事卻一幅明君模樣,田成心中暗暗稱奇。
恢復早朝,停上錦衣衛在民間搜尋美女,停止召收太監,停止擴建宮殿,皇帝一道旨意比一道旨意讓大臣們驚奇,內閣大臣們摸不著頭腦,很多低階的官員都暗呼蒼天有眼,皇上終於開始振作,加上流寇在一片石被吳三桂和清軍擊敗的訊息已經傳開,前些日子的惶恐不安一掃而空,許多人都變得喜氣洋洋。
王福身著便服,帶著一干侍衛走在大街上,身後是一輛不起眼的馬車跟著,侍衛們都牽著一匹高頭大馬,今天王福的目的是城外禁軍大營,他想親眼看看京營的戰力到底如何,為此並沒有事先通知京營將領,就這麼微服前往,因為大街上人來人往太過密聚,王福素性下車和眾人一起步行。
感受了大街上普通行人的喜悅,王福不由搖頭感嘆,這些人哪知道一年後,這裡就要成為滿清的獵場,無數人死於非命,即使逃得一劫,子子孫孫也要成為異族的奴僕,數百年一直供養著數百萬旗人。
“闖逆大敗,滿城百姓都興高彩烈,說明人心依然在大明,皇上為何搖頭嘆息。”問話的是侍衛首領馬秉傑。
“馬愛卿是北方人吧。”
“回皇上,臣老家在遼陽,後來遼陽被韃子佔了,臣逃進了關內,又隨孫總督追剿流寇,這才來到南方。”馬秉傑回道。
“你既然是北方人,就該知道朕憂慮的是什麼。”
“原來皇上憂慮的是清虜。”馬秉傑恍然大悟:“皇上英明,清虜英勇善戰,有滿清不滿萬,滿萬不可敵之語,如今清虜已擁兵十餘萬,又擊敗了闖逆,佔據北京,確實可慮。”
“若是清虜南下,朕不知何人能擋?”
馬秉傑張了張嘴:“皇上不必憂慮,清虜還在北京,中間又有闖逆相隔,何況我朝尚有百萬大軍,又何懼之有。”
王福心中更是苦澀,連馬秉傑這樣出身於北方的將領都不相信清軍會很快南下,或者天真的以為大明真的有百萬大軍可以擋住清軍,實在是讓王福感到無奈。
所謂的百萬大軍,單是左良玉便號稱有八十萬,至於有多少虛數,恐怕左良玉自己也不知道,只是藉機向朝庭要餉而已,何況王福知道,這個左良玉就在清兵要南下之機,藉口皇太子一案向南京發難,若非左良玉在湖廣得病身死,說不定弘光朝沒有亡於滿清而先亡於左良玉。
至於四鎮,更是隻會空耗糧餉,欺壓百姓,碰到清軍,劉澤清,劉良佐兩人根本沒有作任何抵抗就直接投降,高傑死於和部下火併,唯有黃得功與清軍血戰而死,至於京營六萬兵馬,好象在揚州失守後,也是毫無抵抗便將南京拱手相讓。
若非怕這些人造反,這樣的軍隊還不如解散了事,起碼可以減輕一點百姓負擔,
自己手中必須掌握一支靠得住的武力才行,否則即使是貴為皇帝,大難來時也是無人理會,說不定還會成為一些人的進身之階,王福更加堅定自己的想法。
“皇上,上車吧。”田成在旁邊看得皇帝額頭已經出汗,連忙遞上絲巾。
“好吧,朕還真的累了。”王福無奈的道,他走不到二里路,腿腳已是發軟。
馬秉傑向後召了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