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部分(第1/4 頁)
餼觥�
數萬百姓,因為他的善舉而活下性命來,在現在的岳飛眼裡,比殺死幾千金人還要讓他有成就感。他知道,王晨不會因為他這行為而責罰他,岳飛相信,如果王晨在這裡,也會要求部下將領這樣做的。
但岳飛這樣做,風險也是很大。要是金人使詐,去了又還,那他所領的這一萬精騎,很可能因為沒有糧食的補充而落敗。雖然說依情況的分析,金是是不可能短時間內再回來的,但岳飛依然有擔心,而他救濟百姓的舉動也遭到了部下多位將領,包括王貴、董先、孫革等人的反對。
這些將領認為,保證所部人馬的戰力是現在最需要做的,金人隨時可能突襲,沒有了糧食的大軍,底氣都失去了,到時還如何與金人作戰?
但岳飛依然堅持己見,他判定金人是不會發動突襲,他也馬上將情況傳報給王晨,同時令自己所領運送糧食輜重的人馬,加快行進速度,一定要在明天天黑之前抵達中山府。
大宋軍隊拿出自己隨身攜帶的軍糧救濟百姓,每名將士口糧最多隻有一天可以堅持的訊息很快就傳了出去,被許多百姓得知。
聽到這樣的訊息後,百姓們都很驚愕,也完全不可置信,因為這太出乎他們的意外了。
在許多人的眼中,從來沒有軍隊不顧自身安危來救濟百姓的。無論是金軍,還是大宋軍隊,在自己糧食不濟的情況下,都會搶劫百姓,或者從百姓那裡徵糧。中山府的百姓曾數次遭到大宋軍隊的搶劫,在靖康元年,與金人作戰,大宋軍隊敗退時候就有過,現在怎麼情況與以往大不一樣了?
最終他們認為,是百姓們遇到了一個好官,一個好的將軍。
很快百姓們就推舉了幾名原本比較在名望的鄉紳,到岳飛的帳中來表示感謝。最終他們也得知,岳飛等多名將領將他們身上最後一點糧食都貢獻出來,救濟百姓的時候,這些鄉紳忍不住感動的落淚了。他們回去,將情況告訴了鄉鄰,很快這樣的訊息也口口相傳出去。
許多百姓自發組織起來,到岳飛所部大營外表示他們的謝意。
最終也不知道是在誰提意下,得到救濟的饑民全都跪伏在大營外,以此表示對岳飛的尊敬和感謝。
在岳飛得知訊息,帶著部將和親兵趕到大營外準備勸百姓散去時候,他看到了中山府的殘存城牆外,黑壓壓地跪了數萬衣裳襤褸的饑民,這些饑民的哭聲震天響,並一再表示他們的感謝。看到此景後,經過不知多少次戰場洗禮的岳飛,也忍不住眼眶溼潤。
數不清的將士,都眼圈紅紅,跟著掉淚。
民心就在這裡得到了體現,岳飛相信,他善待百姓,百姓也一定會回報他們的。
岳飛在接管山中府後,也接到了一名自稱燕雲地漢人的求見。這名漢人說他身上有完顏宗翰留下來的書信。接了這個漢人的書信後,岳飛不敢開啟來看,因為這份信是要交給王晨的。
他也不知道此信的真假,但還是派人將此信火速送給王晨。
正率軍快速趕來的王晨,在連續接到了岳飛的數份急報後,也收到了岳飛派人送來的這封完顏宗翰寫給他的信。收到這封信的時候,正是晚上紮營的時候,虞允文當著王晨的面開啟了信,確信沒有異問後,這才交給王晨過目。
信是用漢文寫的,看寫信的口吻,王晨確信真的是完顏宗翰給他的信。
完顏宗翰在信中告訴王晨,為了以示大多對和平期望的誠意,他們決定,放棄中山府,以避免與大宋軍隊起衝突。完顏宗翰在信中說,他率部撤離前,並沒有屠殺中山府的百姓,只是徵用了一些青壯年幫忙運送物資,也徵集了一些糧食等軍用物資,以補充軍用。
他希望王晨能再考慮他所提出來的和談要求,不要無視大金國的善良。兩國相爭,連續征戰苦的只能是老百姓,他不希望老百姓再因為戰爭而受到傷害。
完顏宗翰最後還告訴王晨,他會在幽州城停駐,並期待能在幽州城或者中山府,再與王晨和談。為了以示更多在誠意,大金國願意再做出讓步,送回那些投敵叛軍的宋人,再送回一批從開封擄走的字畫、玉器、書籍、典藏等物,希望王晨能慎重考慮。
在看了完顏宗翰的這份信後,王晨冷笑了幾聲,點火將這份信燒了。
“彬甫,完顏宗翰告訴我,如果我們願意和談,他們會做出更多的讓步!”王晨一邊燒信,一邊對身邊的虞允文說道:“你說,金人這樣做,是不是真的不想與我大宋軍隊作戰?真的想和平了?”
“那不可能!”虞允文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