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2/4 頁)
心思卻是沒有變,小皇帝態度的堅決讓他們主戰的態度越加的強烈,也就在趙諶表明態度後,大家都你一言我一語說起意見起來。大家所說的不外乎如何募集軍士,籌集錢糧,廣招勤王之師,希望康王能明大義,響應朝廷的號令,率軍勤王。
不過在大家說意見的時候,曾在這個問題上討論過意見的宗澤與王晨卻暫時沒發表意見。
直到眾人暫時停口了,宗澤這才神情嚴肅地說道:“陛下,如今黃河一帶活躍著數量不少的抗金義軍,只不過這些義軍各自為政,也沒聽朝廷的號令,臣以為要是能將他們招撫,必能迅速擴大朝廷所能掌握的抗金力量,臣懇請陛下給臣一份詔令,以朝廷的名義收編這些義軍。臣覺得,只要給予這些義軍頭目以官職的分封,他們一定願意歸順朝廷,臣願意親自去招撫這些義軍,還請陛下恩准!”
第四十一章 形勢比想象的還要壞很多
宗澤這番意思與王晨商量過,與李綱大概交流過一下,但沒和其他大臣說。他這番言語讓張浚、趙鼎等人都非常吃驚。不過還沒等其他人發表不同的意見,宗澤又道:“陛下,這段時間臣派人查探了一些情況,知道了一些義軍的資訊,黃河南北,以王善、張用所領的義軍規模最大,號稱各有幾十萬之眾,要是能將其部招撫,那即使金人馬上南攻,我們也可以集結優勢兵力,抗擊金人的南侵!”
宗澤一說完,在其他人還在震驚之際,王晨馬上站出來支援:“陛下,臣贊同宗元帥的提議,要是能將黃河南北岸的義軍招撫,那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兵員問題馬上可以得到解決!”
王晨公開支援宗澤的提議,那趙諶如何還會反對,馬上答應:“既然宗愛卿早已經想到了對策,那朕怎麼會反對?就依宗愛卿所言去辦就是!”
非常時刻,做事也是非常手段,宗澤的提議被當場認可後,這位全身心撲入重振大宋河山的老臣,也就馬上開始了行動。他只帶著幾百人的親兵,離開了開封,去招撫義軍,其子宗穎跟著他去。
王善所領的義軍號稱七十萬,也是黃河南北所有義軍中規模最大的,這也是宗澤這次最想、最先要招撫的物件。還有另外一個叫張用所領的義軍,據說也有十幾萬。
宗澤離開開封后,將開封城的軍務全交給王晨這個殿前司代理都指揮使掌管,張浚這個知樞密院事協助王晨掌管開封的人馬。非常時刻,軍事管理也是用非常手段進行的。
雖然說許多人覺得將開封的城防守衛任務全交給王晨這樣一個武將不太妥當,但王晨是皇帝趙諶的依仗,對這樣的安排趙諶是舉雙手贊成,非常時刻,他最希望的就是王晨手中有足夠的力量保護他的安全。宗澤將麾下軍隊幾乎全部交給王晨指揮,他當然一百個願意。
皇帝表示支援,李綱對此默許,張浚、趙鼎等大臣雖然覺得不妥當,但他們剛剛晉職,在朝中說話份量也只是一般,遠不能與李綱、宗澤等人相比,此事也就這麼定了下來,由王晨全面掌管開封城內的軍務。非常時刻,王晨也沒推諉,馬上接手,並在宗澤離開之前,召集了所有將領,佈置了新的防務。王晨的雷厲風行讓諸將不敢有過多不滿的表示,再加上宗澤的全力支援,宗澤麾下的那些將領,也只能完全聽命王晨這個大宋歷史上最年前的殿前司主官。
宗澤只帶數百親兵離開汴京,這讓許多人擔憂,但李綱卻不以為意,他認為,如果不能招撫王善,宗澤即使將開封所有人馬都帶走又如何?兩三萬的宋軍,如何打得過王善的七十萬人馬?即使那七十萬人馬只是個虛數,但三成總是有的,即使只是三成,力量相差也太懸殊,帶幾千兵馬去又有何用?只帶親兵,反而能彰顯宗澤的勇氣與胸懷,說不定憑此一點就可以折服對方。
此次宗澤帶有小皇帝趙諶招撫王善的詔令,這份詔令肯定能發揮重大作用。
對於原來歷史上宗澤有沒有做過招撫義軍這件事,王晨並不是很清楚,但他知道一點,那就是原來的歷史上,宗澤在任東京留守後,很快就壯大了自己所領的抗金力量,一度集結了一兩百萬的抗金人馬,並挫敗了金人的再次進攻,沒讓金兵再次攻破開封。
從這點模糊的記憶中王晨能推斷的出來,歷史上的宗澤也可能幹過招撫義軍的事,因此他很自然地認為,宗澤能馬到成功的。不過王晨雖然因為自己有這麼一點“未卜先知”的能力而對宗澤之行不多擔心,但他也清楚,宗澤走後,開封的形勢變得複雜了。他不敢確定自己能否完全掌控宗澤留下的這些人馬,到底他太年輕,又沒有實際領軍的經驗,只憑著將小皇帝趙諶及趙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