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部分(第3/4 頁)
,那金人無論如何都不能在黃河南岸立足,不得不北歸。但要是我軍慘敗於金人之下,那黃河南岸及至江淮一帶,必將被金人全部佔領,而我大宋可抗金人之兵,也會損失殆盡,所以王殿帥必須小心行事。”
王晨當然聽出了虞允文話中的意思,那就是寧可錯過機會,也不能過於冒險,他這支人馬要是敗了,那整個大宋就無可抗金人之兵,金人在黃河以南,就如入無人之境一樣,可以隨意來往。因此寧可保守一點,也不能給金人可趁之機,寧願失去殲滅金人的機會,也不能被金人殲滅。
“好,諸位的意見我接受,但與完顏宗翰的決戰還是一定要打!”王晨一下子顯得信心滿懷:“即使我所領的大軍損失慘重,但只要讓金軍也損失慘重,那也是很划算的!”
也就在與岳飛、張憲、虞允文商量後,王晨下令,繼續收攏增援人馬,並慢慢往東行進。
第八十四章 去問問王晨,敢戰否
感謝肥魚、唐武1、閒雲裡、搔首問青天書友的打賞,復我漢唐雄風、翔翔羽書友的月票!
求書友們訂閱支援!
…
自金人再度南侵後,朝廷廣招勤王之師。戰事的進行過程中,各地勤王之師陸續抵達。
主持川陝事務的張浚自覺自己麾下人強馬壯,在集幾十萬大軍抵禦金軍的同時,還派出了至少五萬的勤王之師。這些勤王之師抵達開封后,在朝廷的命令下,都往開封以東而來,援助王晨。
在與完顏昌之戰打完的第三天,張浚派來的五萬人馬抵達了開德府,另外一支分別從兩浙路而來的義軍也在陝西軍抵達後與王晨的主力人馬會師了,這支人馬有一萬五千人。
陝西軍的領軍將領叫李彥仙,淮南軍的統領叫趙立。這兩個將領的大名王晨是沒聽說過,他所瞭解的歷史知識中好像沒這兩個人的事蹟。但在與這兩將的一番交談後,王晨覺得這是兩個非常不錯的戰將,透過一系列其他方面的打探了解,他清楚這兩人作戰是非常勇敢的,這次率軍勤王,是他們自己一再請命的。只不過他們所領的人馬戰力如何他不知曉。看軍容模樣,李彥仙所領的陝西軍要好一些,趙立帶來的江浙人馬好像是臨時拼湊的義軍,沒經過系統訓練,也沒什麼作戰經驗。
但如此規模的人員補充還是挺讓王晨欣喜的,這樣的話他麾下的人馬超過了二十萬,達到了二十三萬左右,在人數上比金軍多了很多。雖然說人數完全不能說明問題,但心理的優勢總是建立起來。
數量上的優勢對於許多將士來說也是很重要。如果兵力數量上處於劣勢,他們覺得這仗打的肯定會艱苦,甚至沒開戰之前就在擔心會不會在劣勢兵力下遭敗。但在人數上超過金人,他們這點擔心就沒有了,士氣會受到鼓舞。連王晨自己都有這麼一點想法。
援軍陸續抵達後,王晨的自信心也進一步高漲,他更加有底氣與金人決一死戰。
王晨率部向東行進的速度並不快,每天只有四五十里。而他在行進的過程中,儘量把聲勢弄的很大,目的就是讓準備迎擊他攻擊的金軍提心吊膽。在行進途中。他派張憲、岳飛各領兩千人馬,派一心想立軍功的李彥仙、趙立各領五千人馬,當作先鋒軍行進在整支大軍的最前面,但與主力大軍只保持大概三四里的距離,所有人馬間可以相互策應,以免金人再度偷襲。
行軍作戰時候。任何事都有可能發生。完顏昌的人馬快速奔襲失敗,但再有哪位金軍將領率軍偷襲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兵不厭詐。金人的機動能力很強,王晨不可能不做防備。
天寒地凍的日子,一馬平川的黃泛區,幾乎任何地方都是通途,不要擔心這麼多大軍一起行進導致道路擁擠。朝廷徵用的數十萬運送糧草的民伕也在大軍後面行進。差不多五十萬人馬的行進,聲勢是夠大的。但金人接下來的表現挺出乎王晨的意外,他們並沒有任何偷襲的行動展開,也沒有退卻,只是慢慢地從清豐向西移動,看情景完顏宗翰將全部人馬壓上來。
在連續接到相似的軍情報告後,王晨不由的感慨:“看來金人是怕偷雞不著蝕把米,不敢再孤軍奔襲了,他們是準備利用他們的十幾萬人馬與我軍決戰,一戰就將我大軍全部擊潰!”
想著一場規模非常龐大的戰役將在黃泛區進行。這場戰役的勝敗有可能決定今後幾年宋金之間關係如何,王晨絲毫不敢大意。他清楚,自己並不是一個合格的統帥,只不過機緣巧合才有資格指揮這麼多的人馬,並且利用穿越人的優勢取得了一些戰役的勝利。能取得勝利。僥倖的成分佔多一點,但在接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