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第1/4 頁)
還一副幸災樂禍的神情,他們怎麼還敢再堅持自己的觀點?只能一個勁地認罪,表示自己提這樣的建議只是為國為民考慮,希望讓大宋有時間休生養息,讓百姓有時間整頓修葺自己的家園,不再受戰火的禍害,沒有任何其他的目的。
趙諶對如此處置面前這情景沒有一點經驗,不過他知道王晨非常痛恨黃潛善和汪伯彥這兩個人在現在時候提出和談的建議,因此沒好氣地跟著王晨斥責了一番:“朕已經向金國下了國書,令其馬上送還二帝及其他被俘的宗室,還我被佔的河山,賠償我大宋受到的一切損失,絕不和金人和談。要是金人不答應,那朕就會親提百萬雄兵,討伐金國,以金人待我大宋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並曾言,要是朝中大臣有膽議和者,定會嚴懲,沒想到黃、汪兩卿絲毫沒將朕當初的誓言當一回事,今日還逆勢而行,一力建議與金人和談。你們難道真的希望朕也在與金人的和談中,去燕山陪太上皇和無上皇嗎?”
小皇帝最後那句話再把黃潛善和汪伯彥嚇了一大跳。雖然說他們知道現在小皇帝並不親自掌理朝事,朝政大事交由李綱負責,但李綱事事都會抬出小皇帝來,表示自己並不是握著權力不放,什麼事都經皇帝同意才做的,免得被人認為太貪戀權力。李綱這樣的行為,使得趙諶這個小皇帝好像許多朝事都要親自過問一樣。後面幾句特別意思的話,如何不讓黃潛善和汪伯彥膽寒?何況他們心裡還有鬼!
要是今日趙構在朝堂上,遇到這樣的情況也是會受到驚嚇的。
不過趙諶的話說的有點重,有馬上打算重處黃潛善和汪伯彥的打算,馬上就有人站出來替他們兩個求情了,說汪、黃兩人這樣考慮都是為大宋的前途作想,在皇帝宣佈不與金人和談時候,汪伯彥和黃潛善都在應天府,一切情況並不太清楚。最後連李綱也站出來替黃潛善和汪伯彥說兩句好話。
其實李綱替汪伯彥和黃潛善說好話除了想維持朝堂上的和睦外,還有另外一層意思,那就是他們同為文臣陣營的人,總是要為文臣說幾句話的。一些事實的東西是改變不掉的,那就是李綱也不希望武將在朝堂上地位突然被拔高,百年的傳統下來讓他理所當然地認為,朝堂上能拿主意的大臣,應該都是文臣。作為宰執的文臣,怎麼可以被一個武將當殿質問?
抱著他這樣想法的人幾乎佔了朝堂上大臣的大部分,連宗澤都認為王晨表現太過分了。
當然王晨根本沒預料到李綱和宗澤等人會如此反應,但他也知道見好就收,有大臣們站出來替汪伯彥和黃潛善求情,連李綱都這麼表示,他也不再說什麼,靜靜地站到一邊。
既然眾多的大臣替黃潛善和汪伯彥求情,王晨又不說什麼了,一切都依王晨所言而決定如何做的趙諶,當然也不會再責這兩個倒黴蛋的罪。
朝會接著商議其他一些事,後續的情況基本都由李綱主持了,軍政、民生方面的事說了一大堆。
李綱做事還是雷厲風行的,許多朝政大事也是當場拿了主意,一些大臣們的上奏之事也在朝會上當眾商議解決。
朝會散了後,宗澤約王晨去單獨商量一些事。
王晨對自己這個同鄉人的信任遠比對李綱更甚,也心知宗澤要與自己說一些比較要緊的私事。他非常想知道被金人放回來的孫傅和吳敏審訊的如何了,他們兩人是如何陳述事情的,這事是由宗澤負責,他今日也想問問宗澤這方面的情況。
哪知道宗澤給他的第一句話卻是給他澆了一盆冷水。
“曉初,你不會是想讓滿朝大臣都與你為敵?”
第二十三章 無可奈何
“宗相公此話是何意?”沒去想太多的王晨有點摸不著頭腦了。
“曉初,你記的太祖皇帝的祖訓嗎?”
“太祖皇帝?便是那個趙匡”王晨差點將宋太祖趙匡胤的大名也說出來,還好他反應很快,馬上收住了口,沒將趙匡胤的全名說出來,看到宗澤那驚異的眼神,趕緊拿話胡混:“宗相公,你所說的太祖皇帝留下的什麼祖訓?是武將不得干政嗎?”
話一出口,也馬上認定了宗澤所說就是這個意思。
宗澤點點頭,語重心長地說道:“曉初啊,今日你不該這般強勢,當殿訓責汪伯彥和黃潛善,他們畢竟是位列宰執的朝中重臣,豈是你一個武將可以訓斥的?今日他們言語不當,只有臺諫官會上表彈劾他們,你完全沒必要當殿斥責他們啊?”
王晨聽了,卻沒言語,他並不認同宗澤所說,這有什麼不可以的?他也是朝中的大臣,那些說了錯話、做了錯事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