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部分(第1/4 頁)
枚�觥=鵯ㄣ昃┖螅�箐�亍⑹鼗坪櫻�曬乓嗖壞黴嬤性�H�糠矯媯�鏤夂統露莢�笪髁晗肯找�宰杌饕嬤葜�Φ畝�觥�
他的目光微微移動一點,則思索著另一個情況:大巴山脈和秦嶺分別向南、北包轉,形成三峽和崤函險要,而在大巴山和秦嶺巴之間,漢水東流,出秦、巴山地之後,到達南陽盆地。這裡卻是一片可以縱橫四出的開闊地:可以北上三川河谷,可以東出中原,可以南下兩湖。這樣,當東、西方之間在潼關或三峽正面陷入僵持局面時,西部勢力可以出興元從側翼開啟僵局。
不過若說自興元東出、從側翼開啟潼關正面僵局最典型的戰例,他倒是知道——那必須是蒙古滅金之戰。
金遷都汴梁後,遣重兵扼潼關,守黃河,企圖作最後的頑抗。金人恃險築邊堡城池以御蒙古;蒙古軍的優勢在其騎兵野戰,而視攻城為畏途。成吉思汗此前曾指示伐金方略說:“金精兵在潼關,南據連山,北限大河,難以遽破。若假道於宋,宋金世仇,必能許我,則下唐、鄧,直搗大梁;金急,必徵兵潼關,然以數萬之眾,千里赴援,人馬疲弊,雖至,弗能戰,破之必矣。”成吉思汗死後,蒙古滅掉西夏,兵鋒直指金國。窩闊臺汗三年,蒙古開始籌劃滅金。拖雷獻計,述成吉思汗遺意:“金主遷汴,二十年矣,所恃者黃河、潼關之險耳!若出寶雞,道興元,不一月,可抵唐、鄧。餘人失險,首尾不相顧,我取之如探囊底物矣。”窩闊臺大喜,遂定下假道於宋以襲金側背之策。
於是這年六月,拖雷率騎兵三萬,入大散關,連破鳳州、洋州、興元,然後,浮漢水而下,取金州、房州,將出南陽。果如成吉思汗所料,金主聞蒙古兵自興元東出,急調潼關守兵步騎十五萬南下,屯唐、鄧之間。這年十二月底,蒙古軍在鄧州附近的禹山擊敗金軍。拖雷留軍一部牽制退守鄧州的金軍,自率主力北進,直趨汴京。金軍聞拖雷軍主力北上,亦悉數往汴京靠攏。潼關一帶的金兵南調,蒙古軍主力趁機自河中渡過黃河,與拖雷軍會合,在禹州西南之三峰山圍殲這支金軍。次年三月,蒙古軍圍攻汴京。金被迫遷都蔡州。窩闊臺汗六年,蒙宋聯軍攻克蔡州,金亡。
而南方三峽方面的形勢也是一樣。自興元下漢水可以配合自巴蜀東出,開啟三峽正面僵局。戰國時秦脅楚、攻楚便利用了這一態勢。楚立都於郢,西守江關以扼秦軍自三峽東出之路。秦已先擊滅蜀國,佔有巴蜀,又攻取楚興元六百里地,置為興元郡。這兩個地區遂成了秦脅楚、攻楚的前進基地。蘇代策劃合縱時,曾向楚王指出過秦由此二地擊楚郢鄢重心的便利:“蜀地之甲,乘船浮於汶,乘夏水而下江,五日而至郢;興元之甲,乘船出於巴,乘夏水而下漢,四日而至五渚。”這是自興元下漢水與自巴蜀出長江配合開啟三峽正面僵局的—種態勢。
李曜本意此次只是考校一下總參謀部籌劃至今究竟有多少能耐,卻想不到,竟然引出這一番思考。他心中難得地加速跳了幾跳:原來拿下興元,自己對山南東道乃至荊襄的影響力也能大增,一旦情況允許,甚至可以從興元出兵
他腦子裡忽然閃過一個念頭:若從河北、潼關、興元三路出兵,再配合山東王師範,豈不是可以給朱溫來個四面合圍?
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四)
鳳州,武興軍節度使府中,李嗣昭、李嗣源、李存審三節帥以及右羽林大將軍史建瑭剛剛拜領過天子詔書,如今正與充當天使而來的中書舍人馮道商議進軍蜀地事宜。
剛剛受封開國縣侯、拜總參謀部副總參謀長兼關中南面行營都統的史建瑭看著馮道,沉吟道:“可道,如你方才所言,右相的意思大概就是讓我等兵分三路,一路取成州、階州並作出南渡羌水進擊文州之勢,一路取興州、過三泉,作出進擊利州之勢,再一路則直取興元府,是也不是?”
馮道點頭道:“總參之軍議,正是如此。”
史建瑭與三帥對視一眼,李嗣昭開口問道:“那正陽嗯,右相可曾安排這三路兵馬如何分配?”
馮道老老實實地道:“老師未曾示下,只說‘國寶既任副總參謀長,具體的作戰規劃方面,須得有所擔當’。”
李嗣昭點點頭,看著史建瑭道:“那就是讓國寶拿主意了,國寶你說,怎麼打。”
李嗣源與李存審也道:“既是朝廷諭旨、右相親點,國寶,你就下令吧。”
史建瑭略微有些尷尬,他在三帥面前屬於小字輩,雖然年齡相差不大,但軍中一向都是講資歷的,論資排輩起來,他還真有點不夠看。尤其是三帥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