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第1/4 頁)
聞到一陣陣香味,柴榮遁著香味尋去,見兩名和自己年齡相仿的年輕人,燒起一堆火,剛好烤熟一隻江湖中有名的“叫化雞”。兩名年輕人見到柴榮,極為豪爽地撒下一隻雞腳,請其同享。兩位年輕人,一位姓向名訓,一位姓曹名瀚,後來都成為柴榮的心腹大臣。但在當時,向訓、曹瀚的生活比柴榮好上許多,兩人都是富家子弟,閒來無事,偷了農莊的兩隻公雞,在村外做叫化雞。三人年紀相若,交談甚歡,竟一見如故。漢初,太祖郭威當上樞密副使後,柴榮成為左監門衛將軍,向訓、曹瀚兩人便投奔了柴榮,成為柴榮得力干將。
柴榮稱帝后,仍然念念不忘以前吃過的叫化雞。符皇后心細如髮,知道這一段歷史後,常讓御膳房做這一道菜。御膳房自然不會照搬如此簡單之菜,幾位大廚將此菜進行了改良,做法上有了一些小的改動。大廚們先將宰後的野雞,取出內臟後洗淨,不褪毛,用荷葉包好,再用黃泥糊好,放在火上燒熟後,摔開泥土,雞毛隨之脫落。包荷葉就是大廚和叫化子不同之處,叫化子做此菜是為了方便,而大廚是為了藝術。因選用皇宮特有的黃土、泉水和湖內的荷葉作輔助,故名“御土荷葉雞”。荷葉雞味道鮮美,尤其是那一股淡淡的、似有若無的荷葉幽香,更是回味綿長。但是,柴榮仍然喜歡叫化子的做法,只是他見到符皇后喜歡這樣吃,也就假稱喜歡。
符英來到大梁後,住進了皇宮內,每日到大姐處,陪大姐聊天、散步,和柴榮常常見面,日漸熟悉了,多了幾分親近,少了一些畏懼。
柴榮是平民帝王,身上帶著濃厚的平民習慣,回到後宮,特別是和皇后、小兒宗訓在一起,柴榮不自覺就會放下皇帝的威嚴,和妻子有說有笑,盡享天倫之樂。柴榮原配妻子是彭城縣君劉氏,柴榮和劉氏生有兩個兒子,一名叫宜哥,另一還是襁褓中的嬰兒,未取名字,劉氏和這兩名未成年的兒子均死在當時漢帝劉承祐手上,這是讓柴榮刻骨銘心的痛苦。從那以後,柴榮對小孩子以及懷孕女子有一種特別的關愛。符英相貌俏麗,談吐文雅,見識不凡,柴榮對這位小姨子很是喜愛。
柴榮對符英友善,早讓宮女太監們看到眼裡,因此,對符英極為殷勤,朝中大臣大多有相好的公公,所以,大臣更是對侯大勇高看一眼。
柴榮來到符皇后處,脫下朝服,換上青色的便裝,便裝是柴榮最愛穿的胡服樣式,衣袖、腰身都收得很窄,衣領是一個小翻領。符皇后和符英早就在花園處擺了一張檀香木的小圓桌,已擺好糕點,等著柴榮。
符皇后今天特地把小兒子柴宗訓接了過來,柴守訓是柴榮和符皇后的兒子,廣順三年八月四日,生於澶州之府第,現在兩歲多,宮女帶著他,在花園裡玩過興致勃勃。看到柴榮過來,張開胖乎乎的小髒手,抱住了柴榮的大腿,用稚嫩地聲音道:“父皇,抱我。”
柴榮抱起柴宗訓,親了親小臉蛋,符皇后見柴宗訓的小腳在柴榮衣服上蹭來蹭去,把柴榮才換的乾淨衣服弄髒了,便伸手抱過柴宗訓,道:“下來玩。”柴宗訓在父親身上正玩得高興,拉著柴榮衣服不放,同時“哇哇”哭了起來。符皇后連哄帶騙,柴宗訓才讓宮女帶著到一邊去玩。
柴宗訓被哄走後,柴榮才得以入座,他舉起酒杯,高興地道:“娘子久病初愈,這個生日要好好慶祝一番。”
符皇后舉起酒杯,充滿柔情地看著英氣勃勃的夫君,道:“大病之中,我還以為過不了這一道坎,真是捨不得郎君和宗訓。”符皇后想到病中的心境,眼睛又溼潤起來,“小女子定是上輩子積了德。病中我常想,嫁給郎君已有三年了,有這三年,我也不枉在這世上走一遭,我知足了。”
柴榮見愛妻淚眼朦朧,雪白的臉上,掛著一滴晶瑩剔透的小淚珠,伸手過去,擦去淚珠,然後握住妻子的一隻手,道:“陳摶道長曾說我還能活三十年,三十年已夠用了,十年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娘子要陪著我建起一個大好的河山,以後不要說這種傻話了。”
柴榮夫妻倆自顧自說著情說,把符英感動得一一塌糊塗,肚子裡的小傢伙也來湊熱鬧,又開始在肚子裡拳打腳踢。符英用手撫著肚子,心中又想起了在遠方艱苦作戰的侯大勇。符英長於官宦之家,對於官場之道,從小耳濡目染,頗知進退,她雖然心中思念郎君,但是,柴榮有個規距,不準後宮參政,因此,符英從來不在柴榮面前提起侯大勇。
酒過中旬,一直有說有笑的柴榮突然一本正經地對符英道:“當年朕在德州遇到侯郎時,侯郎單人匹馬衝出滄州城,朕就覺得侯郎不是凡品,二年來,侯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