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部分(第3/4 頁)
效手段,再用騎兵衝鋒效果也不大。他們命令騎士們下馬步戰,耐心的和公孫瓚爭奪陣地。
號角聲再起,兩百烏桓人舉著盾牌,緊緊的靠在一起,緩慢而堅決的向陣前逼來。
公孫瓚劍眉微皺。他知道這種辦法看起來是棄長取短,卻是目前卻有效的辦法。他的兵力遠遠不如袁紹,和袁紹拼消耗對他非常不利。可是急切之間,他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只好鼓舞士氣,利用拒馬陣和壕溝的優勢,節節阻擊。
戰鼓聲響起。漢軍將士握緊了手中的武器,等待著戰鬥的開始。烏桓人進入箭陣shè程,弩車再次開始轟鳴。不過這一次烏桓人有了準備,他們緊緊的擠在一起,將手中的盾牌舉起頭頂。層層疊疊,宛若鱗甲。長箭shè在盾上,急如雨點,卻很難造成大面積的殺傷。只是在烏桓人經過同伴的屍體時,因腳下打滑而露出空檔時,才有幾枝箭會shè中盾牌後的戰士。
烏桓人有驚無險的透過了大陣,衝到了第一排拒馬陣前。他們歡呼著,盾陣渙然而解,殺入拒馬陣。
漢軍將士悍然迎上前去,與對方展開內搏。雙方在狹窄的拒馬陣內血戰。腳下的每一寸土地都不肯輕易放棄。
“拋shè!”公孫續及時調整了shè擊角度,阻止烏桓人的進一步靠近,為拒馬陣中的將士減輕壓力。弩車則停止shè擊,緊張裝填箭枝。
見前方戰鬥膠著,烏桓人再次派上了一曲步卒增援。同時派弓箭手上前增援,用弓箭攻擊漢軍的弓弩陣,輔助步卒攻擊。在烏桓人的箭陣干擾下,漢軍的箭陣威力大減,拒馬陣中的漢軍將士的壓力立刻增大。每個拒馬陣中只有兩百士卒,他們雖然有陣勢依託。可是面對越來越多的烏桓人,他們的傷亡還是迅速的增大。
“請求支援!”曲長一邊揮刀搏殺,一邊大聲吼道。令旗手舉起了手中的彩旗,向後陣發出求援的請求。
公孫瓚接到了求援的請求,卻無動於衷。他沒有更大的兵力,只能寄希望於士卒們的死戰。如果一遇到危險就支援,他的目標就無法實現。
“打退敵人的三次進攻之前,任何人不得後撤。”
看著一動不動的後陣,拒馬陣中的將士絕望了,他們知道,後陣不會給他們任何支援,他們要麼戰死在這裡,要麼殺退敵人的三次進攻,然後也許會得到撤回後陣的機會。
本章節 狂人 手打)
為生存而戰鬥!
絕望的漢軍將士爆發出了令人生畏的戰鬥力,他們硬是把烏桓人再次趕出了拒馬陣,守住了第一道陣勢。不過他們的傷亡也非常慘重,第二次戰鬥之後,還能站起來的人不到三成。他們的身邊到處都是屍體,有同伴的,更多的則是烏桓人的。在短短的半天時間內,烏桓人付出了近五百人的傷亡,卻還是沒能拿下第一道拒馬陣。
烏桓人猶豫了,在繼續攻擊還是等袁紹來攻擊之間產生了嚴重的分歧。騎兵的優勢在於快速機動,而不是陣地戰,這種仗由袁紹率領的步卒進行攻擊更有效,而不是騎兵。千金是很誘人,可是他們和公孫瓚的首級之間還有四五道拒馬陣,像這樣的傷亡比例,他們就是把所有人都填進去,也未必能如願。
經過激烈的急吵之後,烏桓人達成了一致,一面繼續進攻,保持對公孫瓚的壓力,持續消耗他的兵力,一面派人急報袁紹,請他立刻率步卒前來增援。
戰鬥再起,烏桓人再次派出兩曲步卒,耐心的與公孫瓚爭奪第一道拒馬陣。在付出近兩百人的傷亡之後,他們終於將疲憊不堪的漢軍將士全部斬殺,取得了初步成果。面對堆積如山的屍體,烏桓人憤怒了,他們將拒馬陣刨了出來,扔進壕溝裡,又將漢軍將士的屍體扔到裡面,堆出幾個通道。
看著戰死同伴的遺體被烏桓人糟踐,漢軍將士怒火中燒,他們一邊不停的用冷箭攻擊烏桓人,一邊在盾牌的掩護下,衝到壕溝邊,將同伴的遺體拽過去,阻止烏桓人在壕溝上架設通道。雙方在壕溝兩邊爭奪,廝殺,不時的有人落入壕溝之中。
公孫續看著眼前慘烈的戰鬥,悚然動容。他今年剛剛十八歲,頗有其父公孫瓚之風,從小就在公孫瓚身邊學習軍事,這次是他第一次指揮戰鬥。當公孫瓚把前軍主將的令旗交到他手中的時候,他興奮不已,可是現在看到一個個熟悉的面孔消失在自己面前,他真切的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
他想起了當年戰死在葛城的兩個叔叔,這才明白父親之所以這麼消沉,不僅僅是因為他敗在了袁紹手下,而是眼睜睜的看著親人死在面前,卻無力去救的痛苦一直在啃噬著他的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