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2/4 頁)
事情,頓時興致高漲,七嘴八舌的喝起彩來。盧敏雖然有些不喜他的粗魯,但能聽到胡人之事,卻也頗感興趣,並不阻止。
“都尉大人去過胡地?”
“呵呵呵”謝廣隆身後一個年約二十五六歲,在粗魯的軍官之中顯得略有幾分儒雅的年輕人輕聲笑了起來,眼睛瞟了一眼莫名有些興奮的謝廣隆:“都尉大人當然曾是草原上的大馬賊,大號一陣風,與火燒雲齊名,他還有個胡名,叫阿穆爾廣隆。”
“哇——”張飛、李成等人禁不住驚撥出聲,他們聽閻柔提起過,多年前在草原上還有另外一個大馬賊叫一陣風,沒想到就是眼前這個漢子,頓時兩眼放光,多了幾分崇拜:“你你怎麼成了居庸關都尉了?”
那書佐微微一笑,接著說道:“都尉大人見鮮卑人實力大增,頻頻入侵我大漢邊境,邊將無力抵抗,便主動到上谷太守府請纓,從一個邊卒做起,憑著一口刀、一枝矛,數年間屢立軍功,做了這居庸關都尉。”
“哇——”眾少年出更響亮的驚呼聲。
謝廣隆的黑臉泛起了紅光,擺擺手,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好啦好啦,那點臭事就不用在諸君面前丟人啦。”
“原來是個熱血漢子。”盧敏感慨了一聲,也端起酒杯,向謝廣隆示意了一下,謝廣隆真是受寵若驚,忙不迭舉起杯子一口飲盡,大概有些激動過份,手有些哆嗦,酒在胸前灑了一片。
劉備端起酒杯,幾乎和李成同時離席而起,兩人互相看了看,一起走到謝廣隆面前,恭恭敬敬的施了一禮:“敬壯士。”
謝廣隆眨眨大眼,再次一飲而盡。
緊接著,其他人也紛紛上前敬酒,有的敬謝廣隆,有的敬他身後的軍官,把這些漢子搞得有些手忙腳亂,嘴笑得合不攏,也不會說什麼客氣話,只是一杯接一杯的喝酒。
張飛卻走到那名書佐面前,舉了舉杯笑道:“足下氣度沉穩,想必是讀過書計程車人,涿縣張飛,字翼德,敢問足下尊姓大名?”
那書佐連忙起身,雙手拱在胸前,還了一個士子的禮節:“常山趙毅,字子恆,忝為居庸關都尉主簿,在謝大人身邊做些文書雜務。”
張飛點點頭,兩人碰了碰杯,這才一口抿掉杯中酒,與那些仰起脖子豪飲的軍官比起來,這兩人多了幾分文雅。劉修看著張飛那副謙謙君子的樣子頗有些好笑,可是他現在更多的卻是想到那個趙毅,他是常山人,會不會是常山趙子龍的家人?待會兒得找到機會問問他。
喝了一通酒之後,大家安靜下來,聽謝廣隆講解草原上的事情。謝廣隆外表粗豪,可是說起話來卻頗有章法,他先是講了一下草原上近些年的事情,最後分析說,鮮卑人之所以能在這十多年居據了匈奴人的故地,成為大漢邊境的噩夢,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是出了個檀石槐這樣的豪雄,這人不僅武功出眾,罕見敵手,而且智謀過人,又善於用人,手下有一批能征慣戰的部落領,所以能在十年不到的時間內就統一了大漠,可以說是堪比當年匈奴王冒頓一般不世出的人物。
在鮮卑人崛起的同時,大漢這些年卻朝政不穩,天災**頻頻,關於**他說得很含糊,沒有指名道姓,但大家都聽得出來是指外戚和宦官爭權奪利。他說,大漢朝政不安,大量百姓外流,其中有大量的工匠,他們給鮮卑人帶去了內地的各種技術,特別是打造武器和盔甲的技術,在鮮卑人崛起的時候幫了不少忙,這些人在草原上雖然也是身份低下的奴隸,但是他們受到的重視卻比在大漢境內要好上許多,至少溫飽是不愁的,因為胡人都知道,有了他們才有更好的武器和盔甲,能讓自己活命的機會多上幾分。
除了工匠之外,為鮮卑人帶來更大幫助的是士人,是那些被黨錮逼得逃出塞去的讀書人,他們之中的絕大多數人都能秉持華夷之別,持節自守,不為胡人賣命,但是少數讀書人的無恥行為卻帶來了極壞的影響。本來胡人是尚勇鬥狠,不擅謀略,現在有了這些讀書人之後,他們不僅善戰,而且變得更加狡詐,利用騎兵的快行軍能力,神出鬼沒的打擊大漢邊境的各個州郡,讓大漢無從應付。
“據說,檀石槐手下就有不少這樣的人。”謝廣隆最後目光有些複雜的對盧敏說道:“盧君到了上谷之後,也許有機會聽到關於他更多的訊息。”
盧敏眉頭緊鎖,心情非常沉重,久久沒有說話,最後長長的嘆了一口氣。
劉修對謝廣隆的話有些不解,上谷郡有胡市,但胡市在寧城,是護烏桓校尉的駐所,已經接近於邊境,謝廣隆為什麼不說到了寧城,而說到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