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部分(第3/4 頁)
子,現在招了幾個?五個二千石校尉,有幾個人能當得起,難道你想把那些根本不清楚底細的武夫一下子提拔成為二千石?將來出了事,天子會承擔這個責任嗎,做替罪羊的還不是你。”劉修一時愣住子,王楚以為他生氣,連忙拉住了王瑜,不讓他再說下去。王瑜也發覺了自己的衝動,連忙住了嘴,可是臉上卻不肯落了面子,強憋著一口氣,不服氣的瞪著劉修。劉修想了想,倒是有些觸動:“洛陽現在都找不到五個合適的校尉?”
“就我所知沒有。”王瑜見劉修沒有生氣的跡象,這才鬆了一口氣,詳細的解釋了一下。按朝廷的慣例,以前的郎官分兩種:一種是文官,他們主要是議郎、shì郎什麼的,掌天子shì從問對。這種人一般由博士弟子和孝廉、賢良文學擔任。一種是武官,主要是從邊郡徵發來的,最常見的就是充作羽林騎的六郡良家子,這些人武技好,大部分人都通騎射,在天子身邊擔任一段時間的郎官後再授武職,前朝的很多名將都是以這種方式出仕的,所以前朝將才輩出。
光武皇帝中興以後。因為他本人好文藝,而且又深知武夫亂政的危害xìng,所以大力壓制武人,提倡儒學,經過一百五十年的積累,現在宮裡的郎官們大多是通經儒士出身,能上馬騎射的人少而又少。像賈詡那樣的邊郡子弟也不是沒有,但是基本沒什麼出路,就算是授官也輪不到他們。本朝的邊郡太守都有很多是儒生,比如劉修的先生盧植便是這樣的人。像李膺那樣兼通文武的人是非常少的奇才,而涼州三明雖然能文能武,用兵的能力肯定不是盧植能比的,可是他們的仕途絕不會比盧植順利。
你覺得盧植能夠和普通士卒一樣去練兵嗎?你試試看,看盧植會不會唾你一臉的唾沫星子。
劉修有些撓頭了,他還沒想到事情會這麼嚴重,開始以為後來大漢出了那麼多的名將,挑幾個做校尉還不是一句話的事情。現在王瑜一提醒,他也想起來了,五校尉可不是普通的低階武官,那是二千石的高官,不是什麼人都能隨便做的。萬一挑的人不合適,北軍出了事,他肯定是首席替罪羊。
“大人請坐。”劉修給王瑜倒了一杯酒,客氣說請教道:“那大人以為怎麼才能找到合適的人選?”王瑜總算扳回點面子,呷了。酒,想了片刻道:“我想不出哪兒有合適的人選,要想現成的,除非到邊軍中抽調。可是這樣的人才在邊軍中也不多,各營的將領未必就肯給你,就算給了,你也很難把他們變成你自己的親信。最好的辦法還是自己培養。”
培養?劉修無聲的一笑,開玩笑,我自己還是個白丁呢,培養五個校尉?
“你不是建議天子開設兵學嗎?”王楚忽然眼前一亮“先請段公幫著培養幾個校尉出來啊。”“校尉是不可能,司馬卻完全有可能。”王瑜又進一步的建議道:“只有那些被你提拔起來的低階軍官才會感jī你,能做到校尉的哪個沒有依附的勢力,怎麼可能輕易的轉向你。”劉修連連點頭,也覺得自己廾始的考慮太過簡單了,天子比他還不如,只覺得這個主意好,卻不知道這個主意聽起來很美,可行xìng卻不高,虧得有王瑜這件事打個岔,要不然他還沾沾自喜呢。
段頰商量,段頰也覺得這件事劉修做得有些欠考慮,王瑜說的情況的確有幾分道理,要想一下子選出五個能符合劉修要求的人來擔任校尉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最終選不出來,或者勉強選出來的人卻不合格,那就成了笑話了。
他又提醒道:“要教武人讀書,可不比教文人學兵容易。大多數低階軍官都是文盲,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讓他們在短短的幾個月內熟讀兵法?根本不可能。相反,不少儒生多多少少都通一些武藝,也讀過一些兵書,只要他們吃得了苦,下功夫操練幾個月,至少校閱是不成問題的。”
“你最後選出來的人,大多還是有儒學身份的人。”段頰有些無奈“這就是現狀,大漢計程車子,不論文武,要想進入仕途,不通儒學是不可能的。”
劉修對段頰的感慨心知肚名,別的不說,他自己就曾經動過以儒學入仕的念頭,段頰本人也是讀過儒經的,涼州三明概莫能外,而盧植乾脆則是個儒生,一點儒學也不懂的名將比一點武技也不通的儒生更罕見。
“這次辦得有點鏗。”劉修自我解嘲的說道。
“事非經過不知難,以後的問題還要多呢。”段頰語重心長的提醒道“要想辦壞一件事容易得很,要想辦成一件事,你得面對無數的困難。不要急,先從選合適的司馬開始做起吧,千石的司馬,不上不下,不會太引人注意。”
劉修連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