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頁)
之眾,退縮不前,領兵前進者,必頭目也。吾等即接戰之,但傷其一二頭目,彼兵自走。我兵雖少,併力一戰,可必勝矣!”指出,敵兵雖多,但缺乏統一指揮,戰鬥力不強,只要打死打傷對方几個頭目,就不難取勝。隨後,統率兵馬,出征殺敵,上了古勒山。努爾哈赤派巴圖魯額亦都率精騎百人,徑直衝向九部聯軍營陣。葉赫貝勒布寨和納林布祿求勝心切,見建州兵來,轉向額亦都。額亦都佯敗,且戰且退。布寨被額亦都挑戰激怒,策馬揮刀,直前衝入。布寨驅騎過猛,戰馬觸木墩絆倒。建州兵士武談迅猛撲去,騎在布寨身上,將他殺死。納林布祿貝勒見其兄被殺,驚呼一聲,昏倒在地。葉赫官兵驚慌失措,慟哭失聲。聯軍無首,頓時慌亂。葉赫軍急忙救起貝勒納林布祿,撥轉馬頭,奪路而逃。蒙古科爾沁貝勒明安“馬被陷,棄鞍,赤身體,無片衣,騎驏馬”,僅以身免,狼狽逃脫。努爾哈赤命全線追擊。山上山下,叢林河谷,伏兵四起,邀殺敗兵。騎濤呼嘯,矢石如雨,殺得人仰馬翻,整個山谷殷紅。建州擒獲烏拉貝勒滿泰之弟布佔泰。努爾哈赤說:“生人之名,勝於殺人。”遂解其縛,賜猞猁孫裘,豢養之。
王在晉的《三朝遼事實錄》中記載:“北關(葉赫)請卜寨(布寨)屍,奴兒哈赤剖其半歸之。北關、建州遂為不解之仇。”也就是說,努爾哈赤將布寨的屍體一分為二,將其一半歸還葉赫。自此,建州同葉赫兩部之仇,不共戴天。
古勒山之役的戰果是,建州軍斬殺葉赫貝勒布寨及其以下4000人,俘虜烏拉貝勒滿泰之弟布佔泰,繳獲戰馬3000匹、鎧甲1000副。
努爾哈赤古勒山之戰的兵略是:第一,佔據險要,利用地勢。第二,誘敵入伏,聚而殲之。第三,先打蛇頭,傷其頭目。在古勒山之戰中,最精彩、最要害之筆,就是“先擒王”、“打蛇頭”。九部聯軍,群龍無首,全線崩潰,敗局已定。第四,集中兵力,併力攻戰。“我兵雖少,併力一戰”,就是建州軍隊人數雖少,卻指揮高度集中統一。總之,借地以困之,設計以誘之,斬首以奪之,併力以擊之——這就是在古勒山之戰中,建州軍隊對付九部聯軍的軍事策略。
著名的古勒山之戰,是明代女真各部統一戰爭史上的轉折點。它打破了女真九部軍事聯盟,改變了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的力量對比,表明女真力量核心由海西而轉為建州。努爾哈赤自此“軍威大震,遠邇懾服”。
努爾哈赤興起,遇到了特殊的歷史條件:第一,李成梁打擊蒙古,蒙古逐漸走向衰落;第二,李成梁打擊海西,削弱海西女真勢力;第三,李成梁打擊建州王杲、阿臺,使建州群龍無首;第四,明朝遼東主力到朝鮮,進行抗倭援朝戰爭,遼東出現“軍事真空地帶”,明軍對遼東女真勢力控制弱化——這一切,在時間上是20年,在空間上是遼東地區,都給努爾哈赤的興起提供了歷史的機遇。
努爾哈赤在古勒山之戰以後,對海西女真扈倫哈達、葉赫、烏拉、輝發四部,展開攻勢,軟硬兼施,遠交近攻,先弱後強,徵撫並用,逐個吞併——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攻滅哈達;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滅亡輝發;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並取烏拉;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吞併葉赫。努爾哈赤先後用時36年,統一女真各部,實現了自元末200多年以來女真空前大一統的局面。
努爾哈赤汲取他以前女真首領失敗的教訓:哈達部王臺、建州部尼堪外蘭,對明朝“只稱臣,不稱雄”,結果沒有做成大事;建州部王杲、王兀堂,“不稱臣,只稱雄”,結果“磔屍剖腹”、身敗名裂,也沒有做成大事。努爾哈赤則對明朝採取兩面政策——先是,只稱臣,不稱雄;繼而,明稱臣,暗稱雄;進而,邊稱臣,邊稱雄;最後,不稱臣,只稱雄。他統一女真、創制滿文、建立八旗、創立後金、黃衣稱朕、羽毛豐滿後,公然犯順,嚮明挑戰,攻打明朝邊城——撫順、清河,與明朝爭局遼東。由此引發了“遼事”。
接下來就要講明清的遼東爭局。
第六講
遼事初起
所謂遼事,就是遼東戰事。那遼東戰事從什麼時候開始?它的起點是明朝失陷撫順和清河。
上文說過,努爾哈赤統一女真的成功,關鍵在於他對明朝採取了兩面政策,以避免過早暴露自己,而被明軍滅掉。他羽毛豐滿後,於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釋出“七大恨”告天,公然嚮明挑戰,攻打明朝邊城——撫順、清河,由此引發了“遼事”。
一、“七大恨”告天
努爾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