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頁)
傳說缺乏史料確證,但是可以肯定李成梁同努爾哈赤家族彼此熟悉和了解。
李成梁遏制蒙古、打擊海西,並縱容建州、放棄六堡的結果,卻出現了新的歷史變局,就是局中之局。
四、局中之局
李成梁鎮遼前後長達30年,立有大功,封伯建坊。他的戰功、他的過失、他的驕縱以及他同努爾哈赤家族的關係,恰恰為建州女真發展鋪平了道路,從而出現一個新的變局,就是局中之局。這既是李成梁所萬萬沒有想到的,也是萬曆帝所萬萬沒有想到的。
李成梁守遼的策略,用一隻拳頭打蒙古,一隻拳頭打海西——給滿洲的興起提供了空間。
所以,人們應該用第三隻眼睛看歷史,就是從對立兩面的夾縫中,去觀看、去分析已經隱藏並可能出現的問題。滿洲努爾哈赤就是從歷史的夾縫中走上政治舞臺的。
第五講
滿洲崛興
上文講到李成梁在遼東戰蒙古各部、打擊海西女真,多戰克捷,立下大功。但從另一面來看,這恰恰為滿洲的崛起提供了條件。
一、滿洲源流
滿洲原稱女真,滿洲這個詞出現得很晚,明崇禎十年即天聰九年(1635年)十月十三日(11月22日),清太宗皇太極釋出詔諭:
我國原有滿洲、哈達、烏喇、葉赫、輝發等名,曏者無知之人,往往稱為諸申。夫諸申之號,乃席北超墨爾根之裔,實與我國無涉。我國建號滿洲,統緒綿遠,相傳奕世。自今以後,一切人等,止稱我國滿洲原名,不得仍前妄稱。
上述的“諸申”即“女真”,都是jūsen的漢文音譯。從此,滿洲的名稱正式出現在歷史的典冊上。
那麼“滿洲”這兩個字是什麼意思呢?“滿洲”一詞是滿語“manju”的音譯,它在滿語中的含義學者們有幾種說法:(1)人名(滿洲歷史上的英雄滿住);(2)地名(曼遮);(3)部名(滿洲部);(4)佛名(曼殊師利)等。因為當時皇太極對“滿洲”的含義沒有做出解釋(也可能當時人人都知道,無需解釋),因而成了一個清史之謎、滿學之謎,至今學界沒有達成共識。
至於“滿族”,清朝的時候還沒有這一稱謂,通常稱“旗人”、“在旗”、“滿洲”等,不在旗就是“民”,所謂“只分旗民,不分滿漢”。到民國初年,八旗制度廢除,對這些人怎樣稱呼?當時報刊上,稱呼很雜,如:旗人、旗民、滿旗、滿人、在旗等等,後來逐漸統稱“滿族”。滿族就是“滿洲族”的簡稱。改革開放以後,一些滿族人看到好多民族都有自己的節日,而滿族沒有,就把滿洲的命名日,也就是陰曆的十月十三日,定為頒金節。頒金是滿語的漢語音譯,意思是新生活的開始。這是頒金節的來歷。
說到滿洲的源流,有一個神話。《滿洲實錄》記載:
初天降三仙女,長名恩古倫、次名正古倫、三名佛庫倫,在長白山布勒瑚裡湖沐浴。她們浴畢上岸,有神鵲銜一枚朱果,落在佛庫倫的衣上。色甚鮮妍,佛庫倫愛之,不忍釋手,遂銜口中。甫著衣,其果入腹中,即感而成孕。告二姊曰:“吾覺腹重,不能同升,奈何?”二姊曰:“吾等曾服丹藥,諒無死理,此乃天意,俟爾身輕上升未晚。”遂別去。佛庫倫後生一男,姓愛新覺羅,名布庫哩雍順。
愛新覺羅?布庫哩雍順就是滿洲的始祖。漢族也有殷始祖契(xiè)母簡狄吞鳥卵而生契的神話:“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史記?殷本紀》)當然,這些都是神話,其真實性我們不必深究,但從中透露出一個資訊,就是滿族和漢族一樣,都經過了一個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時期。
真正有文獻依據的滿洲的前身是女真。女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曾經建立了政權,最早約是唐代的渤海國大氐,最強大的就是金,與南宋對峙,佔據半壁山河。金朝的中都就建在今北京。貞祐三年(1215年)五月,元太祖成吉思汗率蒙古騎兵攻佔金中都,後縱火焚燒宮殿:“可憐一片繁華地,空見春風長綠蒿。”金之後,就是元朝。元亡明興,女真族就成了明朝的臣民(一部分則到了朝鮮)。
女真在明代分為四大支:建州女真、海西女真、東海女真和黑龍江女真。黑龍江女真和東海女真離明朝遼東腹地較遠,又居住分散。對遼東影響較大的是海西女真和建州女真。
海西女真主要分為四部——葉赫部、哈達部、烏拉部、輝發部。其中實力最強的是葉赫部和哈達部。在《成梁守遼》一節,我講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