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第2/4 頁)
她高興。四十餘年前“二聖”執政時期,名將薛仁貴在大非川全軍覆沒,從此唐朝喪失戰略優勢近半個世紀,本來依附大唐作為抵禦吐蕃人東擴的吐谷渾地區也被吐蕃納入勢力範圍,吐蕃人因此打通東線,長期威脅唐朝腹地,甚至京師長安的安全都存在隱患。而今趁此大捷,正是找回攻擊優勢的契機。
太平公主一直在將自己和她的母親武則天相比,父親和母親都都未辦到的事,她辦到了,這種心情常人難以理解。
於是朝廷很快就論功行賞,許多人都得到了封賞。封程千里為右驍衛大將軍,並復程家祖上爵位東平郡公。曾經顯赫一時的程家在武則天時期中落,到了程千里這一代光復地位,這種光宗耀祖的成就對他真真是最大的欣慰。
薛崇訓也因在北線抵禦吐谷渾號稱二十萬大軍的“巨大功勞”,加封伏俟道(吐谷渾王城)行軍總管。薛崇訓感到很意外:俺什麼也沒幹,什麼也不知道。伏俟道行軍總管這名字也很扯淡,一個刺史手上都沒幾個兵,行什麼軍?
朝廷又迫不及待地下令:奪取石堡城,據有西海大非川等地,徹底臣服吐谷渾人讓他們重新成為大唐附庸。太平要完成母親未完成的功業,讓子孫萬代都記住她的名字!
不過鄯州軍方並未馬上相應朝廷的號令,先在那舉城慶功,這裡有節度使、刺史等機構,各衙門一片歌舞昇平。至於被洗劫了大半個城的鄯城及周邊那些受兵禍之害的百姓,卻沒人理會。
主宴擺在程千里的節度使幕府內,由於慶功的人太多,外面的道路都封了,一些酒桌擺到了街上,上面扯一個帳幕湊合。
薛崇訓坐著馬車一到地兒,耳朵裡就“嗡嗡嗡”的全是人聲,太多人鬧成一片又聽不清他們各自的說話內容,只見那些官吏將士人以群分各自圍坐在酒桌旁嬉鬧玩笑好不快活。
他下了車時,馬上就見劍南軍將軍李奕迎接過來了,敦實後生笑容可掬一臉厚道地打躬作揖道:“節度使已恭候衛國公多時。”
二人進得大門,薛崇訓就見院子北邊那大堂裡有許多將帥在看跳舞,不由得多瞧了兩眼,李奕察言觀色不由得說道:“打了勝仗大夥理應慶賀,但節度使平素不惜吵鬧,並不在宴上,衛國公請隨我來。”
“那好,李將軍前面先行。”
他們穿過前院往裡走,後邊的奴僕把門一掩上,頓時外面的吵鬧聲就彷彿被牆隔阻其外,聲音小了許多,又往北走了一段路就愈發清淨。
後來一陣琵琶聲傳來,吸引了薛崇訓的注意,他遠遠看去只見簷下有個羅裙女子正獨身一人在那彈琵琶,雖然看不清臉,但可以看見她的面板好像很白|淨,和外面的雪地一樣的顏色。
李奕笑道:“本來是個賣唱的破落戶,節度使花一百五十匹絹便把她買了嘿,平常買個幹雜役的奴兒至少也得二百匹吧,不想節度使花小錢就淘到了好東西,弄回來一拾掇換了衣服打扮,白白淨淨的真招人可憐,哪裡還像在自家兼營賣X的暗娼?惹得軍中好幾個兄弟沒事就去酒肆轉悠,也想淘一個回家呢。”
這麼一說,薛崇訓倒發現李奕的嘴皮子挺歡樂的,心情也跟著好些了,哈哈笑道:“有意思。”
李奕又道:“節度使不讓咱們碰,不過衛國公想要,他說不定會大方些。”
薛崇訓笑了笑不以為意。這時二人已走近了,果見那彈琵琶的小娘子低眉順眼的很溫順的樣子,見了生人還臉紅,倒是有幾分天然純粹的趣味。屋簷對面有個亭子,亭頂上有些白白的積雪,裡面燒著一爐子紅彤彤的炭,有倆人正坐在那裡說話。
其中一個穿著葛衣麻袍的中年人不是程千里是誰?今天這種場面,薛崇訓都穿的是硃色小科一身正式打扮,程千里卻還是那副模樣想想薛崇訓還真沒見過他穿官袍系錦帶的樣子,如果去京師見皇帝,他恐怕是不能一副布衣打扮了吧?
另一個人也是熟人,兵部尚書張說的那侄子張濟世。這貨倒真不嫌路遠,又從長安跑到隴右來了。
張濟世已經看到薛崇訓了,正熱情地向這邊招手,程千里也說道:“紅爐薄酒,就等衛國公。”
薛崇訓想著不久前這老小子見死不救差點沒讓他損失了張五郎,心裡老大不爽,便故意給他尷尬,佯裝沒有聽見,卻走到屋簷下那小娘身邊說道:“你這琵琶彈得不錯。”
小娘子急忙站了起來,懷抱琵琶侷促地立著,也沒說執禮說句寒暄話,只低著頭道:“剛剛才學,以前奴兒只會唱不會彈。”
張濟世和李奕見狀都不動聲色地瞧著,程千里好像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